当事人透露花钱办证明
“6连号”当事人之一姚某的家是武汉市青山区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平时姚某的父母在此常住。姚某的母亲称,儿子2002年中专毕业后,就在外面打工谋生,家里由于房子太小,儿子一般在外租房子住。
“6连号”被曝光后,购房的6名当事人大多不愿接受记者采访。
但其中一名购房者还是向记者透露了一些情况。这位当事人称,他知道申购经济适用房,先要有资格证才能参与摇号和购买。但他听人说,就算是办下了资格证也摇不中,要向一些中介交点钱就可以摇中。后来,他在网上看到了可以代购经济适用房的信息,与对方取得联系。在向一中介公司交了几千元钱后,他办下了《经济适用住房资格证明》。
“如果没有这种潜规则存在,哪个老百姓愿意多花几万元的血汗钱去做假呢?就当花钱买个教训吧。”这位当事人称。
向这位当事人收钱的柯鹏是武汉鹏程寄售有限公司老板。这家寄售公司位于武汉市闹市区的澳门路上,办公室面积不到20平方米,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黄金、房产等寄存售业务。事件曝光后,鹏程寄售有限公司并没有关门,仍在正常营业。店内的工作人员对于外来的顾客显得十分谨慎。
55秒史上最短新闻发布会
6月19日,在舆论压力下,武汉市国土房产局举行一个极其简短的新闻发布会。“整个会议只有55秒,有关人员把稿子念完就完了,这么短的新闻发布会应该是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吧。”一位参加了当天新闻发布会的湖北记者称。
在当天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主任冷山德说,调查显示,“6连号”的6人提供的申请材料均为虚假材料,户籍证明复印件也是伪造的。这6名当事人在进行资格证明申请时,他们的户口并未转至审核地,是用假的户籍证明复印件通过了经适房资格证的审核和公示。
武汉市国土房产局责令硚口区房产局,立即撤销6人的购买资格证,取消摇号资格。收回的房源,按摇号确定的备选顺序号确定对象。要求各区房产部门对资格证办理情况全面自查。
但对于摇中“6连号”的摇号软件本身是否有问题,有关人员并未作出说明。
摇号软件成谜
申购材料已经爆出多个环节串通造假,而且凭这些假材料获取的购房编号,为什么能够一摇就中呢?摇号软件是否有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事件发展的关键。
6月19日,武汉市国土房产测绘中心首次承认:用于经济适用房的摇号软件是由他们组织开发的。摇号软件的主要设计人王旭回忆称,2006年年底,需要对位于武昌区的经适房“丽华苑”进行公开摇号,急需摇号软件。当时,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开发出了这套摇号软件,并没有经过第三方机构验证,但在单位内部进行过多次测试。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何炎祥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个软件制作完成后,应由第三方检测,并出具检测证书等,尤其是涉及公众利益软件的运用,更应对它的安全性、完备性、可靠性等进行第三方检测。若没有第三方的检测,这种软件的公正性就会得不到保证,有可能损害公众的利益。
武汉市国土房产测绘中心副主任焦金明也向记者表示,在他到现任工作岗位工作之前,这套软件已经在运作了。他平时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否则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窝案起底5人被抓获
6月22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汪兴家通报说,武汉市政府决定成立工作组,即日起深入调查“6连号”事件,对调查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将向社会公布,严格依法依规处理,决不姑息。同时举一反三,完善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制度,严格管理和监控,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6月26日深夜,工作组向当地媒体通报了事件的调查结果。
该通报称,初步查明,今年年初,武汉工人王频与武汉鹏程寄售有限公司老板柯鹏密谋,招募有意购房者,分别向每名委托人收取8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费用,找相关部门为其中一批不具备购房资格的人员办理了经济适用房资格证,并承诺做手脚让委托人摇中经济适用房。王频联系其在武汉市国土房产测绘中心负责经济适用房摇号工作的亲戚刘胜君(聘用人员),并伙同该中心聘用人员陈天呈,商量如何操作此事。刘胜君提出“以前没有搞过这事,不知如何操作,需找人帮忙”,王频遂找到他在深圳市某公司担任程序员的亲戚,制作了摇号作弊软件程序。6月11日,刘胜君在武昌区房产局摇号预演现场,瞒过他人将该作弊软件程序装入摇号电脑中。当晚,刘胜君将带有作弊标记的人员信息存入U盘。6月12日摇号当天,陈天呈借故肚子痛离开摇号岗位,刘胜君负责操作,用U盘将作弊人员信息输入作弊程序的数据库,瞒过公证人员启动作弊程序,导致一批委托人顺利摇中。上述5名涉案人员共收受委托人的“好处费”近百万元,其行为已涉嫌经济犯罪,目前5人已被全部抓获到案,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武汉市监察局决定,在“六连号”事件中,分管该市经济适用房工作的武汉市国土房产局副局长朱志强等受到停职检查等不同程度处分。
对此批经济适用房中号人员中存在办理虚假资格证的问题,工作组正进行全面复查。对违规骗取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证的人员,取消其购房资格。
记者观察
“武汉模式”为何倒下?
经济适用房制度面临拷问
“6连号”事件发生后,位于武昌区联盟路8号的余家头小区三期B座的建设并没有受到影响。武汉市国土房产局透露,今年武汉市将新开工建设400多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预计今年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总投资将达到60亿元以上。全年将竣工160万平方米,预计销售1.8万套。
但武汉市有关部门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今年经济适用房的销售如何摆脱“6连号”的尴尬,如何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曾几何时,武汉市的经济适用房销售模式被称为全国领先。2006年12月30日,为保证经济适用房的公平销售,武汉市进行了一次震惊全国的电视直播摇号。这种做法随后被建设部归纳为了“武汉模式”。但短短3年后,武汉反而成为“6连号”丑闻的诞生地。有着层层把关程序的经济适用房申购流程为何会在曾经作为榜样的武汉失守呢?
焦金明说,武汉经济适用房电脑摇号的电视直播只搞了一次,以后就没有再搞。“具体原因我也不太清楚。”
2008年8月,武汉市政府常务办公会通过了《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和保障群体作出重大调整。调整后,经济适用房由此前的面向中低收入群体供应,转向低收入群体,确保住房最困难家庭尽快受益。
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的新规定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本市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以下,住房面积为本市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的60%以下。此前,老办法规定是“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上年度本市城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住房面积低于本市居民人均建筑面积。”
今年武汉当地经济适用房的最高限价为:多层2680元/平方米,小高层2820元/平方米,高层为2950元/平方米。湖北当地一媒体的记者称,根据武汉市的规定,符合经济适用房购房条件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824元,以双职工家庭计算,家庭月收入不超过1648元。扣除生活费用外,所剩余的收入是根本买不起接近3000元每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此外,武汉市不少小区的经济适用房面积都较大。以出现“6连号”余家头小区三期B座为例,户型大多接近100平方米,属于较为舒适的大户型。此外,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武汉经济适用房的实际销售均价比同地段商品房低1500元/平方米左右,最高的达到3000元/平方米。如果5年后卖出房子,就有一个巨大的套利空间。真正低收入者很难买得起,有钱人买了还可以再赚钱,巨大的利益之下,经济适用房必然会成为不法分子瞄准的对象。
“6连号”事件发生后,经济适用房制度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有市民称,经济适用房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缺陷,应该叫停。应该说,作为多层次住房保障制度中的一环,经济适用房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转型的过渡产品。
以武汉为样本,经济适用房从一般的住房转向带有保障性质的住房的转型并不彻底,比如:并不低的价格,还有较大的户型等等,都超过了保障性住房的门槛。在这样一种模糊地带产生的经济适用房必然会带来问题。经济适用房如果要真正能更好服务于低收入者,必须在价格和户型面积上要严格控制,否则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千方百计想谋利的目标。
今后,政府完全可以用保障性住房(例如廉租房)来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问题,而经济适用房完全回归保障性住房无疑是下一个方向。(何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