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后]
“没通知书,状元的成色也不会黯淡”
7日晚7时,采访尚未开始,卢琳琼发来一则短信息,“重庆招办已经取消违规考生录取资格,(儿子求学一事)已不可能有转机。”此前,卢琳琼尚留最后一丝希望,盼望能有高校录取这个落魄的高考状元。
一切皆无可能之后,卢琳琼反而平静了许多。对于何川洋今后的打算,卢琳琼还未来得及作设想,“索性放下来,好好平静一下,再考虑今后的路吧”。
这时,卢琳琼鼓励何川洋说:“儿子,我对你很有信心,659的分数可是实实在在考出来的。”何川洋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卢琳琼留给记者对何川洋采访的时间非常短,大多数时间里,内向的何川洋只是静静地聆听。卢琳琼提醒何川洋和记者多交流几句,然后回家。“发生这么多事情,你用一句古诗词来描述下感受吧?你不是诗词信手拈来吗?”说到这里,卢琳琼唯一一次笑了。
何川洋低头思考了几秒钟,抑扬顿挫地念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接着,他解释说,在这段艰难的时间里,自己看到了来自天涯海角的祝福,让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暖暖真情。
对于记者拍照的请求,何川洋双眼一直盯着母亲,一言不发地等待母亲的决定,卢琳琼则婉言拒绝,竭力呵护着儿子。
走出房门口,卢琳琼提醒何川洋,“和哥哥握手再见”。握着何川洋伸出的右手,眼前这位高考状元竟面临着无书可读的命运,记者送上祝福。“高考状元,从哪里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谢谢。”卢琳琼示意记者留步。在房门即将关上的一刹那,何川洋回过头来对记者说:“放心吧,没有了通知书,状元的成色也不会黯淡。”
[律师观点]
造假加分家长可能涉嫌违法
31名违规更改民族成分的考生的录取资格被取消,考生家长给予党内警告等处分,为保护未成年人,重庆不再对外公布31名考生名单。同时,重庆市招办欢迎社会各界继续监督和举报民族成分造假加分问题。对这样的结果,众多网民依然表示调查不深刻,要求公布31名造假学生家长信息。而当地律师则表示这些造假加分的家长可能涉嫌违法。
昨日下午,记者就调查结果电话采访了重庆当地律师倪世钧。“我对处理结果本身很满意,但这样的结果不深刻。”倪律师略带遗憾地说。倪世钧告诉记者,令他满意的是对31名考生家长组织纪律的处分。但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他还怀疑这些被处分的家长是否还构成法律上的犯罪。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0条规定,对伪造、变造居民身分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重庆招办公布信息不全,倪世钧表示目前无法确定造假家长是否构成此类犯罪。他称,若有的家长行为构成犯罪,将和“罗彩霞案”中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一样,受到法律的相应制裁。他建议公众继续关注此事,搜寻更多的事实信息。
6日下午,一直关注此事的他,曾向重庆招办快递了一分《关于公开重庆31名民族成分造假考生信息的申请书》,要求重庆招办公开造假考生名单。
倪世钧还称,如果重庆市招办继续拒绝公布,他将到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对重庆招办向社会发出继续监督和举报的邀请,法学学者王琳称重庆招办没有诚意。他在自己的评论中写道:注意到重庆市招办还表示,欢迎社会各界继续监督重庆市高考招生少数民族加分问题。而没有名单,不知哪些造假考生已处理,哪些还未处理,暗箱处理之下“欢迎监督”与“欢迎举报”未免缺了些诚意。作者:姜鹏 刘康亮
新闻回顾:重庆文科状元民族身份造假其父为县招办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