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非遗”流行背后的再解读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09-07-10 04:54    进入论坛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从懵懂到警醒

  然而在5年前,很多国人对“非遗”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2004年初,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江陵端午祭”项目,国人一时义愤填膺,当地政府更是扛出了“捍卫端午”的大旗。

  次年11月,“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媒体说,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申遗”之“争”,以韩国胜利而告终。

  其实,这还谈不上争与不争的问题,因为两个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热闹了一阵后,大家才知道了此端午非彼端午也,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可对学界和政府而言,韩国的这次“行动”,却让我们多了几分警醒。

  早在1967年,端午祭就被韩国列为国家级“第13号重要文化遗产”。它不仅有名,而且有实,很有文化内涵,内容很丰富,而我们的传统节日现在几乎只剩下了“吃”,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

  除了韩国,日本以及许多西方国家早就开始对“非遗”进行保护。

  早在1950年,日本就重新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其中“非遗”被称为“无形文化财”予以保护。“非遗”的传承人,政府将其命名为“人间国宝”,尊贵有加。

  20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了一场“大到教堂,小到汤匙”的文化遗产普查运动,摸清家底,全面保护。法国的很多保护理念和做法已成典范。我国实行的“文化遗产日”就源自法国。

  相比之下,中国的“非遗”保护则相对起步较晚。

  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遗”在中国成了统一的称呼,此前我国叫“民族民间文化”,其内涵比“非遗”窄了很多。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12月以国务院名义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设立“文化遗产日”,这份文件还将文化遗产保护提高到了“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并决定成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再次强化了政府的责任。

  自此,我国终于有了以国家行政手段对“非遗”进行保护的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也已列入了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

  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到“非遗”保护,仅仅四五年时间,国家就公布了两批共1000多个国家级名录,命名了两批共777名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一大批“非遗”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出现,使我国的“非遗”保护大有井喷之势。

  从忽视到重视,从懵懂到警醒,如此,一定是我们缺少了什么?

  探索,是因为我们迷惘

  如果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没有神圣感,这个民族就完了。

  “非遗”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可在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中,“非遗”特别容易受到冲击和伤害。

  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从国家角度,重视和保护“非遗”是文化安全的需要,是维护民族血脉烙印的需要,那么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个体,“非遗”流行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启示呢?

  有人说,“非遗”是真正的“根”的文化,可以让人找到快乐的文化,可以让人回归本真的文化。

  回顾过去的20多年里,我们曾经风行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风行过萨特主义……但各种主义最后都没有真正的扎根,最近几年,社会上又开始兴起国学热、“非遗”热,我们在不停地探索,探索的过程实际表明我们面临一定的迷惘。

 
 编辑:梁铮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09-07-10 04:54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咸阳25非遗入列省级 乾州四宝制作技艺榜上有名   09-07-05 04:09
·“九连环制作工艺”列入西安第二批非遗建议名单   09-06-25 08:50
·江西"宣纸刺绣"破千年传统 拟申报"非遗"(图)   09-06-20 08:51
·陕西举办首个非遗传统技艺展 让老陕再次触摸童年   09-06-14 03:38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