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网民认为新疆事件是恐怖事件 呼吁严打恐怖分子
http://news.hsw.cn 来源:  环球时报  2009-07-13 15:05    进入论坛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对街头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普通民众斩首、割喉,这是典型的基地组织作案手法,如果这不算恐怖袭击,那算什么?”虽然乌鲁木齐市民的生活已经慢慢从“7•5”事件中恢复过来,但中国网络上对这起事件中打砸抢烧暴力分子的怒火并没有熄灭。随着“7•5”事件真相逐渐被披露出来,中国网民普遍认为这就是一起恐怖事件,纷纷要求政府出重拳严厉打击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12日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乌鲁木齐“7•5”事件造成184人死亡,1680人受伤,其中重伤216人。在这些数字中,每一个“1”都代表着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每一个“1”背后都有着一段血腥的恐怖故事。随着境外“疆独”势力与国内暴乱分子内外勾结、阴谋策划恐怖袭击的证据一一浮出水面,中国网络上也逐渐开始凝聚对鲁木齐“7•5”事件共同的定性:即这本质上就是一起经过精心策划的恐怖事件。

  乌鲁木齐“7•5”事件给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外,另一个令人不愿提及的就是暴乱分子极端残忍的施暴手法,很多网友都在留言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一点。“有组织、有计划地以暴力手段剥夺无辜百姓的生命,以此来挑起社会矛盾、制造恐慌,这不是恐怖行为又是什么?”有位看来对恐怖主义还颇有了解的网友说,虽然目前国际上对“恐怖主义”的衡量标准存在差异,但有一点是世界各国都认同的,那就是通过暴力手段,以普通民众为袭击对象并以此达到政治目的的行为。“也就是说,以世界所公认的对‘恐怖主义’的定位,乌鲁木齐‘7•5’事件中的暴乱分子完全有理由被定为‘恐怖分子’”。

  在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环球网针对这一事件做了一系列的话题调查,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网民对这起事件的认同有着高度的一致。比如针对“应否将‘世维会’定为恐怖组织”这一话题,在10529位参与投票的网友中,98%的人认为世界各国都应该将“世维会”定为恐怖组织。在“你是否赞成严惩乌鲁木齐7•5事件肇事者”的话题调查中,截止7月13日中午,投票者更是高达14万之多,其中120412认为应该严惩肇事者,占97.7%。

  当然,将乌鲁木齐“7•5”事件中的暴徒看作是恐怖分子的不仅仅是中国网民,连得知事件真相的、有良心的国外网民也持这样的看法。虽然不少西方媒体在对乌鲁木齐“7•5”事件的报道中,始终难以摆脱它们固有的偏见和恶意,但也有不少西方网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事实真相。在英国《泰晤士报》7月13日一篇题为《乌鲁木齐暴乱让兄弟俩的希望破灭》的报道后面,来自美国的一位名为Stephen, Belleuve的网友就留言说,我当时就在乌鲁木齐,我可以向你保证暴乱分子真的攻击了无辜平民。我知道大多数维吾尔族人是善良的,那些少数的暴徒不仅仅是分裂分子,更是恐怖分子。

  相关新闻:

  人民论坛:“造谣是恶魔的行为”

  全国政协副主席:发挥独特优势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人民日报评论员:珍惜民族团结 维护人民利益

 
 编辑:李斌 来源:环球时报  2009-07-13 15:05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新疆自治区政府全额承担7-5事件伤者治疗费用   09-07-12 21:27
·乌鲁木齐7-5事件受伤人数增至1680人   09-07-12 21:01
·乌鲁木齐市委书记称犯罪分子大多来自喀什、和田   09-07-12 14:21
·一名武警中队长在7.5事件中牺牲 31名官兵受伤   09-07-12 06:02
·新疆自治区前主席:热比娅没资格代表维吾尔族   09-07-11 19:58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