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王启峰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将在2012年底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推行。专家认为:“省直管县不仅是财权的问题,干部人事权是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
我省“扩权强县”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均已启动并出现可喜局面。第二批“扩权强县”15个试点县将在年内出炉。
7月9日,财政部公布《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将在2012年底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推行。
今年初,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其后的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一系列文件,指向“提高县委书记地位,为省直管县进一步奠定基石”。
中国社科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认为,在现行体制的刚性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制约下,财政单兵突进式的改革将步履维艰,“省直管县不仅是财权的问题,干部人事权是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
县委书记可提副厅级
“对县委书记的要求和管理,不能按一般的处级干部来对待”
省直管县,对县委书记而言已有更早的时间表。
今年7月前,云南、河北、湖南等省份相继落实中组部要求,规定县委书记的选拔任用需按程序报经省委常委会议审议。这是自1983年实行干部分级管理、下管一级管理体制后的一项重大调整,在此之前部分省份将县委书记的选拔任用权下放到地市级党委。
湖南泸溪县委组织部官员杨子晚说:“往后县委书记的推举任用从县级组织部开始,由地市级呈报省委组织部,部委会讨论后呈报省委常委会,最终通过票决制任用,省委也将在更大范围内调配县委书记。”
4月12日中组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中提出,县委书记的选拔任用,应按程序报经省级党委常委会议审议。这项重大调整已经列出时间表,“2009年上半年,各地要建立制度,落实此项规定。”
5月1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贯彻落实《规定》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县一级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对县委书记的要求和管理,不能按一般的处级干部来对待”。
杨子晚认为:“书记作为一把手,岗位重要,但以往不够重用,由省委任命是对县委书记重视程度的提高。往后的县委书记由省委任命,现任优秀书记也有待突破上升瓶颈。近年来湖南干部选拔开始重视基层,泸溪县原县委书记已被提拔为副厅级干部,而以前提拔一个副厅级干部需要调到地市一级任职。”
此次中组部《规定》中,对县委书记可提拔为上一级领导班子成员并继续兼任县委书记的举措也加以明确。
向县域自治走出一步
“与地市级平行可能是解决县级困境的一个方向”
在《规定》发布前,有半数的省区已恢复省级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县委书记的选拔任用。
“目前省管基层组织工作只涉及人事任命权,其他日常事务还是由地级市管理。”杨子晚认为:“往后实现省直管县,与地市级平行可能是解决县级困境的一个方向。”
作为试点省份,浙江省自1992年起,对13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扩权,2009年开始全面扩权强县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毛寿龙说:“扩权强县涉及财政、土地管理、城市发展权限、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等几百项权限,或许是向县域自治走出了一步。”
还有待进一步改革
“县级应由间接选举向公开直接选举发展”“省管书记,省管财政,谁管都不是问题。如果只是停留在省市县三者的职权关系,停留在先拿走多少,再放回多少的思路,难以解决问题。”于建嵘认为:“省直管县,只是解决治理层级和规模问题,而体制性的突破,是解决政治权力来源问题。”
“县域治理需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建立一整套干部管理制度。”于建嵘说:“地方政治自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充分发挥地方政治精英对地方政治的主导作用,需要改变目前县级政权的异地为官制度。”
于建嵘认为,县级应当由间接选举向公开直接选举发展,构建真正的基层自治体制。通过重新确立县级政权和县级领导人的政治定位,建立真正的责任政府。“建立县域政治的关键是建立政治授权程序,使县政领导获得实在的政治授权。”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综合
《中国新闻周刊》、《人民日报》、《东方早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