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国民党主席7月26日换届选举 马英九当选无悬念
http://news.hsw.cn 来源:  中新网  2009-07-26 14:03    进入论坛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马英九与前来参加投票的国民党支持者一起合影。

前来投票的国民党支持者

正在投票的马英九

  中新网7月26日电 中国国民党主席换届选举今日投票,由于仅马英九一人参选,料已笃定当选。尽管选举并无多大悬念,但结果势必对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产生影响。

  根据国民党选举作业规定,党主席由党员直接选举产生,9月12日正式就任。投票时间为7月26日上午8时到下午4时,投票截止后就会立即进行开票,结果可望在下午7时前出炉。马英九竞选总部随即将举行记者会,由马英九说明对改革国民党的理念和想法。

  提出三个目标七项政见

  巧用体制提高施政合力

  这是马英九第二次参选国民党主席。他曾于2005年台北市长任内首次当选国民党主席,2007年2月13日,因特别费的使用被起诉(后经法院宣判无罪),他曾承诺若遭起诉即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乃于同日请辞党主席,正式宣布参选2008年“大选”,并于次年顺利当选。

  今年6月10日,马英九宣布参加新一届党主席选举,他表示,这不是为了扩张权力,而是为了善尽责任,推动更紧密党政合作。日前他发表竞选党主席的三个目标:一是树立清廉形象,改革政治风气;二是提升执政效能,扩大为民服务;三是强化台湾认同。

  同时他还提出七项政见:一是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二是以党辅政,党政合作;三是中常会将扮演党政沟通协调的平台;四是党务革新还是民主清廉和效能;五是党要提名正派、清廉、勤政、爱民、有理想、讲道理的候选人;六是扩大培植人才;七是党产将来处理掉,所得作党务发展经费及党工退休金、退休准备金,不作其它用途。

  早在今年4月马英九接受采访时就说,“党政合一”有助于提升施政效率。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红教授认为,马英九兼任党主席就台湾政治运筹过程来看有实际作用,届时可利用国民党中常会这个正常体制来协调党政以及行政与立法系统的关系,反应整个国民党上层的意思。作为一个执政党,有利于整体战斗力的发挥。

  澳门《新华澳报》刊文指出,这样至少是能使“立法院”国民党团更加听从指挥,不要再在审议“法案”时诸多扭拧。从而改变掌握绝大多数议席却“立法”效率不高,令当局拼经济的计划塞碍难行的局面。

  定下规矩只能喊马同志

  打响下轮执政权争夺战

  尽管身为唯一候选人怎么也是赢,马英九依然投入精力宣传拉票,跑完全台湾25个县市举行政见说明会,争取党员支持。对此,刘红教授分析说,这是一种秘密武器,马英九正好把自己和国民党的政见推向社会,选举实际成了国民党的宣传战。

  据台湾媒体报道,为遵从行政中立原则,马英九要求国民党中央发文给各党部,不仅竞选费用全部自付,所有竞选活动一律利用下班时间或假日进行,并且在政见发表会上一律不准称呼其领导人职务,只能是“马英九同志”,党内不能带头喊当选,只能喊“国民党加油”。在他发言时,台上一律清空,不准任何干部帮忙站台造势。

  刘红说,马英九到台湾南部下乡进行竞选活动,实际上就是跟基层见面,跟各个地方实力派人物见面。他一到竞选会场,主席台挤满了人,都是当地名流,下面坐无虚席,每一场都爆满,正好宣传自己,这个在台湾特定环境里是很有用的。

 [1] [2] 下一页
 
 编辑:朱羽喆 来源:中新网  2009-07-26 14:03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