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区4:无密码交易和无卡交易的盗用风险
最早出现在中国的一批信用卡是没有刷卡密码的,只有取款密码,比如招商银行的,当时输入刷卡密码只是为了和银联的系统相兼容,其实刷卡密码只对借记卡有效,信用卡随便输入6位数就能通过验证。后来的一些信用卡虽然有了刷卡密码,但往往默认是没有设置的。银行口口声声说这个没有密码是国际惯例,但是国际惯例是出现盗刷,损失由银行、商户、保险公司承担,中国的银行做得到吗?!
后来的信用卡虽然有密码,但只是银联网络的刷卡密码,对于VISA,MasterCard这样的网络仍然是没有密码的。在国外走这类线路刷卡密码是无效的,国内部分商户也支持VISA和MasterCard,比如家乐福,走这些网络也没有密码验证。其实国内本应该走银联网络的,走VISA和MasterCard会产生美元帐单,这种情况叫“内卡外抛”,应该是被禁止的,除非是国外卡不支持银联。
无卡交易就更危险了。在国外的网上银行,只需输入信用卡卡号,有效期,姓名,签名栏后三位的CVV2,就可以支付,无需密码和实物卡片。在国内,某些特约商户(比如携程,DELL,亿龙)只需要持卡人姓名,身份证号,卡号,有效期,CVV2就可以在电话里支付,让人很不放心。其实这种国际惯例根本不适合中国国情,再该被改进了,方法很简单:以上操作不直接扣款,而是生成一个订单,再打银行客服电话输入密码确认订单,密码错误或者超时没有确认订单就作废。总之,中国只有密码可以相信。前不久警方破获的一起大规模复制磁条盗刷信用卡案件中,被盗刷的卡大部分是广发的,因为广发的卡无法设置密码。
还有就是非常原始的手工压单交易。信用卡上的数字都是凸出的,用压印机压制到压敏复写纸上,就会拓印出信用卡,再写上金额和签名商户就可以请款了,也不要密码,很危险,可以多张拓印或者制出伪卡拓印。这本是几十年前计算机和网络不发达时期的产物,当时就有信用卡了,西方一直有这个传统,现在计算机和网络这么发达了,居然还没有淘汰这种危险落伍的方式!十多年前的信用卡欺诈多是这种方式,当时网络不发达,不能联机验证卡片真伪,这也是信用卡上有激光防伪标志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