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三:裕华路省人才市场附近
时间:9时至9时30分
“为了安全,我会绕路”
经过裕华路南长街口时,阎政平看到了惊险一幕。马路两边不断有人翻越跨栏到对面去,其中有老人、有孩子,甚至有人搬着电动车冒险。有的人刚翻过护栏,一辆急速行驶的汽车就贴身而过,十分危险。阎政平在这里观察的半个小时,先后有60多人翻越护栏。
讯问了几个路人,阎政平才明白,这里原来有个过街天桥,人们都习惯了从桥上通行。在裕华路改造中,过街天桥被拆除,现在还没建新的,要想到马路对面,需要绕很远一段路。很多人图方便选择了冒险。
“如果是我,我会宁可绕远。”阎政平说,不管怎么说,生命是自己的,安全第一。
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兰州砸车老汉,阎政平说自己不是英雄——
“我只是一个74岁老头儿”
7月9日之前,阎政平都是在电视机前看新闻。
7月9日之后,阎政平都是“做”新闻给别人看。除了坐在兰州的家里接受记者采访,他还选择了去杭州、济南、南京、北京几个地方接受采访。
起初,阎政平认为他砸车是违法行为,但转了一大圈之后,他受到了启发,开始认为自己的行为不违法。这趟走下来,老人谈起交通的问题都是站在“全国”的高度上,他说砸车的效果比他预想的好千万倍。
除了接受采访,阎政平还考察了当地的交通状况,准备回去后写一份建议。
“给全国上了一堂交通安全课”
记者:砸车之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吧?
阎政平:全乱套了。
记者:怎么讲?
阎政平:以前,我的生活很有规律。几点起床、几点去公园、几点午休都有时间表。但自从砸车之后的第二天上午开始,记者来了一拨又一拨,忙得我连吃饭都顾不上了。这种情况持续了近一个礼拜。之后又有媒体邀请我去外地,我就在南方和北方挑了4个城市。石家庄离北京很近,就也过来看看,这是最后一站了。
记者:接受了这么多采访,记者们问你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阎政平:他们都问我砸车的动机是什么?
记者:你怎么说?
阎政平:我说我砸车的动机不止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多数行人,为了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记者:目的达到了吗?
阎政平:达到了,而且比预想的要好千万倍。我们小区门口增派了警察、兰州交警总队下了“打闯令”。而且全国大约有四五十家媒体都来采访我,这相当于在全国开展了一场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砸车没违法,这叫自我救助”
记者:有人说砸车事件是“疯狂的赛车”遇上了“疯狂的石头”,是以暴制暴的一种做法。也有人说这个行为有违法倾向,您个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阎政平:一开始,我也认为我的砸车行为是违法的。最近在南京、北京这几个城市到处跑,和一些法律专家、社会学家交谈的过程中,我受到了启发,才知道我并不违法——首先,斑马线本身就是一个安全岛,我站在斑马线上,汽车侵犯了我的安全权,我这是在保卫自己的权利。我咨询了相关法律专家,这叫自我救助。
记者:这个概念是谁告诉你的?
阎政平:起初,兰州的一个律师专门打电话告诉我的,后来在南京电视台参加《天下辨》节目制作时,现场分出正反两方来讨论这个问题,我说出“自我救助”这个概念,当时没有引起重视,也有没有人反对。在济南接受媒体采访时,当地一家报纸把“自力救助”拎出来做到了标题里,还专门对自立救助进行了名词解释。
记者:有没有想过,如果这是合法的,那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大家都站在斑马线上对着闯红灯的汽车砸出板儿砖,会引发什么后果?
阎政平:(沉默了一会儿,点了根香烟,深吸了一口)我想人们不会这么做。我也不希望人们效仿我。
记者:为什么?
阎政平:我砸车是因为我在斑马线上经历了九死一生,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是做不出这样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