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笔记的“真实”道白
7月31日上午,在灞桥官厅村二组的一位村民家的传销窝点里,记者看到了几本散落在地上的传销笔记,较为详细地记录了传销传授的一些所谓“课程”。
“不管怎样骗,只要结果就好”
在一位来自江西的女“讲师”的笔记中这样写着:“骗,就是用一个技巧,把自己的亲朋好友邀约过来,我们正处于发展期。”
笔记里还记录了一些秘笈,也就是他们在打电话邀约“下线”前,便已经精心拟好的电话沟通稿:
……我在西高新一家公司工作,给你找了个包车的活儿,干好了能当总经理。
……我们这里正在大开发,政府支持外地人创业,任何费用都免3年,生意很好做。我才过来1个月,现在每月都能赚3000多元。你过来我们一起做,抓到好机会,做大老板……
骗是不能直说的,这是笔记中特别强调的:
“直说你会来吗?不会。欧某邀谢某时,被撵了三次,肖某的老婆来了后撞车、跳河。”“不管怎样骗,我们不要注重它的过程,只要结果就好。”
针对每个新来者制定留人方案
人传人是所有传销存在和赚钱的前提。为了最大限度地留人,传销组织针对每一个新来者制定方案。记者搜集到的一个小记录本上这样写着:
“时间7月6日,吴某,下午到‘家里’,根据分析,她目前还不清楚(情况),需要再分抓两天;覃某,7月5日下火车,来到‘家里’有反应,但不是很大……”
传销组织强调,对被骗来的人应精心安排。“每一个内部人都应摆正自己的心态留住人:80%%靠自己,10%%靠房间气氛,再加10%%的沟通,等于100%%的‘留人定律’。”
“接到新人后,先督促新人给家里报平安,原来说叫来干嘛,现在还是说干嘛,以免引起家人里不必要的担心。”
还有一些“内部禁忌”:新人到来前“要把公司资料收起来,免得引起逆反心理”;要有针对性地安排新朋友去课堂,并将新朋友的最新情况反映给对方课堂领导,如果新朋友到哪个课堂和寝室,要“提前安排好”。
这些“禁忌”的结果是“花几天时间就可以看出,新人对你究竟是红的还是黑的。”
本报记者程彬陈静涛实习生彭思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