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储运总公司附近的铁路专用线,昔日运输繁忙,如今杂草丛生 实习记者 雷佳 摄

星火路与丰禾路交会处的铁路专用线鲜有火车通行 实习记者 兰锐 摄
以西安西站为依托的大兴路地区,是西安市传统的工业仓储区,分布着39条铁路专用线,如今,这些使用率越来越低的铁路要拆除了。
与此同时,编者也留意到网上一篇题为“拯救西郊”的帖子,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市民急切盼望西郊发展的愿望。
希望这39条铁路专用线的拆除,能成为西郊城市建设大踏步发展的开始……
过去,要车皮的人整天排长队
记者从西安大兴新区管委会获悉,日前,西安市政府已作出决定,启动拆除大兴新区综合改造范围内的铁路专用线,39条线路将全部拆除,第一批6家单位的铁路专用线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拆除。
城西的铁路专用线,从西站延伸出来,像触角一样伸向西郊的各处,总长达20多公里。目前,由于运输功能逐步退化,当年繁忙的铁路专用线只有两家企业在用。
西安西站至今已经53年了,当时承担着西安地区货物到达和发送功能,同时,经西安开往西北、西南和通过欧亚大陆桥出境的货物列车,也要在西站重新编组。今年43岁的道班员王师傅在沿线的道班房工作了21年,当年的繁忙景象,现在还记忆犹新。“当年专用线的道班员都是红火人,哪个用车皮的见了都要递根烟,热情得不得了。”王师傅说,与他们企业相邻的一个仓库,那时候是铁路线使用最频繁的单位,等着要车皮的人整天排着长队,企业为了能够申请到所需要的车皮,往往还需要托熟人拉关系。而从十几年前开始,特别是最近几年,专用线的使用率越来越低,有时候一两天没有一节车厢经过,清闲时王师傅就和同事在道班房里摆下棋阵,以打发无聊的时间。
现在,39条线路只有7条在用
以西安西站为依托的大兴路地区,是西安市传统的工业仓储区,分布着众多的工业仓储企业和铁路专用线。目前,大兴新区范围内有铁路专用线路共39条,以陇海铁路线分界,以南7家,专用线15条;以北12家,专用线24条,总长22.2公里。据了解,沿线3家单位已经停运,8家濒临破产企业有搬迁意向,5家单位货运量较少或运输渠道已变更,目前,只有2家单位正常使用7条线路。
担任大兴新区建设公司总工的王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在西安铁路部门工作,王勇说,改革开放后,经济的活跃对运输的需求剧增。当时的货运主要靠公路和铁路。西安的公路运输能力还很差,这就使铁路承担了主要的货运功能,铁路专用线在那时也发展到顶峰。
“当时西安90%以上的货运要靠火车。”王勇说,改革开放初期,西站承担着西安市50%以上的物资运输,当时一些仓储企业为了在专用线附近争得一块地方建仓库,闹得不可开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运输方式出现多样化,西站的运输功能逐渐减弱,货运量逐年下降。
铁路专用线的运输功能弱化、运量减少,在全国也是普遍现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全年铁路货物运输总量为269296万吨,而全国货运量总计为1862066万吨,铁路货运只占到14.5%,而公路货运占到72.1%,可以看出,铁路运输只占到全国货运量的一小部分。
王勇说,现在更多的企业选择公路、航空运输,铁路货运份额减少,加上沿线企业转产、迁出等原因,也使得铁路专用线使用率越来越低。
站在西站道口望去,乱草堆中的铁轨已经锈迹斑斑。一台老式的内燃机火车头,推动着一组车皮向前徐徐移动。因为列车的穿行,常会造成附近道路的堵塞,过往的司机和路人经常抱怨堵车严重。
不仅如此,一些废弃的铁道线由于无人管理,还成为脏乱差的滋生地。居住在西站附近的卢玉琴对此深有体会,她说,在她家出来的巷子口常年堆着一堆垃圾,一遇下雨,污水横流。
大兴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局长李英杰表示,由于西站、折返段和铁路专用线位于大兴新区中心位置,在综合改造区内交错穿行,呈不规则分布状,将成片开发土地分割为零散地块,给规划、市政道路建设、综合改造等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直接影响了综合改造工作推进的进度。
据了解,西安西站和铁路专用线占地1318亩,占莲湖辖区综合改造面积的13%。这一区域内大多数单位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厂房、仓库多为一层建筑,占地面积大。随着西安铁路北环线的建成,铁路部门已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现在西站的集装箱运输业务将转至新筑,整车运输也将迁往新丰镇货运编组站,西站和铁路专用线的运输功能逐步萎缩,原来的仓库、厂房等多废弃不用,如今已破旧不堪,加之沿线百余处临时搭建的棚户,使得该区域成为城西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