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
严打酒后驾车首日"战果"透露哪些信号
来源:新华社 作者:南辰
根据公安部近日的部署,自8月15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全力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16日,从媒体报道各地严打酒后驾车首日的“战果”看,顶风违法的酒后驾车者仍有不少。
据广东媒体报道,15日晚,严查酒后驾驶行动在广州、佛山、东莞等各个城市全面展开,广东省交警发现醉酒驾驶78人,拘留78人;而据重庆媒体报道,严打酒后驾车首日,查处酒后驾车76件,暂扣驾驶证76个、机动车105辆,行政拘留12人。这些数据既充分说明严厉打击酒后驾车刻不容缓,也证明了让严打酒后驾车成为常态的必要性。
近期各地酒后驾车造成的恶性命案接连不断,严重干扰了社会和谐。在这种背景下,在全国统一开展针对酒后驾车的严打,首先有助于改变各地对酒后驾车打击尺度松紧不一带来弊病。例如,在首都北京,警方打击酒后驾车近两年一直保持较高的力度。尤其是去年奥运期间,对酒后驾车、涉牌等违法行为的严厉处罚成为常态,这使得当时北京司机“喝酒不开车”的意识明显要高于某些外地司机。而奥运后北京酒后驾车行为的反弹则证明了严厉打击酒后驾车要常抓不懈。
严厉打击酒后驾车,除了要在地域上保持全国一致的协同性,执法尺度上的平等性也至关重要。公安部有关领导介绍,对酒后驾驶,无论涉及什么人,不管什么理由,都要一视同仁,从严处罚,绝不允许开口子,绝不搞下不为例,让酒后驾驶成为不能碰、不敢碰的高压线。只有平等严格地执法,才能让被处罚司机心服口服,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处罚的教育作用和警示作用。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交管局将通过POS机等科技设备对查获的酒后司机直接录入“黑名单”数据库,通过闭环执法的手段,减少中间环节,及时上网录入,快事快办,不留情面。针对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公务人员酒后驾车行为,地方交管部门还将抄告同级纪委。这些做法都将对酒后驾车违法行为形成“零容忍”的打击和震慑,让“权”和“富”在酒后驾车高压线前无后门可走,打掉少数人的嚣张气焰和侥幸心理。
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打击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不但需要交警严格执法,同时需要各个部门联手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从各地严打酒后驾车首日的报道看,媒体与交管部门协同作战是一条很好的经验。媒体的相机和摄像机及时将酒后驾车违法者的丑态向社会曝光,增加对酒后驾车者的震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酒后司机及其车上乘客使用暴力攻击记者的行为,此外,一些酒后司机千方百计耍赖,试图逃避酒精检测,这些新动向需要执法部门及时应对。
近日,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要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将协调保监会、银监会等部门,与车辆保险费率和银行个人诚信体系挂钩,凡酒后驾驶发生重大事故或醉酒驾驶的,提高车辆保险费率,纳入银行个人不良记录,这也将有效震慑那些酒后驾车者。如果说过去很多人认为酒后驾车是一种“不拘小节”的小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公众舆论的谴责、执法部门的严惩和各部门联动抬高的违法成本将使酒后驾车者谈酒色变,有助于维护汽车社会的和谐。
怎样把严打“醉驾”的成果保持下去
来源:新文化报 作者:牛角
依照公安部的统一安排,从昨日起的两个月内,全国将开始严打酒后驾驶行为。处罚酒后驾驶行为时,一律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上限执行。这就意味着,一旦喝酒开车,至少得接受驾照被暂扣三个月的处罚;如果是醉酒驾车,不但驾照要被暂扣半年,还要面临15日的拘留……
最近全国各地接连发生了几起恶性交通事故,其中大多与酒后驾车有关,而其中成都的孙伟铭更是被判处极刑。中国机动车总量只有全球的2%,但全球年均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国占20%,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酒后驾车导致的。如果说前面提到的案件是这次严打的直接原因的话,那么后面提到的数据就是根本原因。
我想两个月的严打一定能够震慑住不少贪杯的司机,那么两个月之后呢?怎样把严打的成果保持下去,如何建立整治醉驾的长效治理机制,这是今天我看到的所有评论都在集中讨论的问题。
我们常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过这不适用于法律,法律应当始终处于“张”的状态。而这就要靠严格执法来保障了。《西安晚报》的评论认为,成熟法治社会的经验表明,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全社会的法治质量。以北京和上海为例,由于两地警察执法水平较高,对于酒后驾车、醉驾等违规行为严格依法处理,这两地的两类违章行为就比其他地方要少。相反,在其他一些城市,尤其是一些地级市和县级市,即使警察查到酒后驾车和醉驾者,往往也能通过熟人关系通融解决。甚至警察也习惯酒后驾车,并将之视作法外特权。
法律就摆在那里,关键还看执法者怎样律人和律己。《南方都市报》的评论指出,警察就是行走在大街上的国家。如果警察能对所有的违法行为一视同仁,民众就不会心存侥幸。从这个意义上说,酒后驾车看似是一个交通管理问题,其实质却是整个社会法治进程的缩影。如果没有法治思维和秩序,警察的人数再多,恐怕也解决不了酒后驾车问题。
治理酒后驾车除了依靠法律,还需要整个社会的通力合作,比如不久前公安部交管局负责人表示,凡酒后驾驶发生重大事故或醉酒驾驶的,将提高车辆保险费率,纳入银行个人不良记录。这就是通过金融手段对酒后驾车者进行制裁。另外中国的劝酒文化也难辞其咎,童话大王郑渊洁表示,明知朋友驾车还劝酒的,不是朋友,是仇人。郑渊洁还建议,要强制所有造酒厂家在酒瓶的外包装上印刷警告语:请勿酒后驾车。
记得几年前,很多地方都兴起过醉酒代驾服务,但最终因生意惨淡而销声匿迹了。除了经营的问题,我想根本的原因就是很多酒后驾车者总是心存侥幸,不想花这笔费用。如果我们能够持续严格执法,根除酒后驾车者的侥幸心理,也许这个醉酒代驾服务能够重现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