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记者 张瑾)
下月起,我市将对市级财政支农资金进行整合,变“撒胡椒面”为一个“漏斗”向下,从而让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对农业的投入。
整合涉农资金成“大拳头”
“上面一盆水,下面毛毛雨”,过去财政支农资金往往由多部门、多批次下达,一定程度上致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跑冒滴漏”。近日,市政府出台《市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实施办法(暂行)》,将着力对支农资金进行整合,跨行业、跨部门整合资源、聚集财力。
按照《办法》,我市将原来由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发改委、科技局、经委等多个部门管理的支农资金进行整合,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农业节水灌溉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部分市级水利建设基金;大绿二期工程资金;农业产业发展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类资金;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乡镇企业贷款贴息资金等。对于具有特定用途的建设项目资金,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等,这次暂不列入整合范围之内。
让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
对于整合后的涉农资金投入,采取了新的模式。支农资金除按中省规定承担必要的配套外,支持方式采取无偿补助、先建后租、财政贴息、以奖代补、保费补贴、投资参股、担保、有偿扶持等多种方式,以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的投入,以此让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对于基本农田建设、大宗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小流域治理、生态林建设等,按一定标准无偿补助。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采取财政贴息、有偿支持和无偿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同时,采取贷款担保补贴、贴息、保费补贴等方式,撬动金融和保险部门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
资金用得不好 要绩效评价
整合后,我市将变分散到各部门的平均投资模式为相对集中统一的投资模式,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刀刃上。
财政部门将通过不定期抽查、专项检查和联合检查等方式,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项目完工后,将会同各相关部门对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以保证实施项目的质量和资金安全。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今后专项资金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资金使用效果好的,可以继续支持或加大支持力度;资金使用效果差的,要责令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减少支持或不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