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门 记者乔静/摄

挂灯笼
华商网讯(记者 乔静) 艺术,推崇的是创造力和想象力。20日晚7点半至9点的“中国意象·都市旗帜”西安曲江国际当代艺术季开幕式,俨然就是一次颇费心思的艺术创作,文化气息浓郁的复古建筑群,巧妙和紧凑的舞台布置,变化多样的灯光安排,构建起一个充满张力的艺术氛围。而参加仪式的每一个嘉宾,也就成了这件“艺术作品”的重要构成元素。
充分利用相关要素
一个半小时的开幕式俨然一幅艺术作品
虽然开幕式7点半才正式开始,但从6点起,就陆续有嘉宾进入开幕式现场。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曲江当代艺术中心的门口,几乎每一位嘉宾都会在此停留,驻足观看由350台旧电视机搭建的拱门《聚变》。原来,这些电视机均接通了电源,并随意播放节目,构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视觉场景,一下子将人们带入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艺术氛围和艺术思考中。
古今融合 中外融通
主分会场遥相呼应
晚上7点半,开幕式以捷克艺术家伊瑞的现场绘画拉开帷幕,此时,耳边传来了悠扬深邃的古琴声。伊瑞深谙传统中国水墨的程式,他的作品既有中国水墨画的趣味,又有传统西画的生态感和空间感。也正是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当代艺术的暖流铺陈而来。
黄锐策划的大型艺术作品《同时月》,将开幕式推向高潮。贯穿周秦汉唐及至当下3100多年历史,跨越七个景点数千公里行程,震撼人心的画面、温暖盛大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
这部艺术作品的其中一部分同时在大雁塔北广场进行创作。千年古塔的映衬下,由3100位西安市民共同组成的方阵占满了北广场的音乐喷泉,每一位参与者均手提灯笼。在20分钟的表演中,参与者于场地内自由走动,或快或慢,或松或紧,如果站在高空俯瞰,整个场地构成了一幅不断变化的现代画、抽象画,尤其是夜幕中灯笼形成的流线,将《同时月》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就是“让西安3100多年建城史的每一年份同时穿插流动,形成强烈的时空交错感,引发观者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此前,制作方已在周公庙、秦陵、汉阳陵、法门寺、大明宫、曲江池等体现周秦汉唐的文化遗址拍摄相关场面,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提着灯笼贯穿始终,这些片段与大雁塔北广场的大型表演汇集在一起,同步传送至开幕式现场。
鲜为人知的是,《同时月》的每一盏灯笼上写着不同的年份,制作团队整整花了10天时间才制作完毕。
启动仪式巧妙构思
当代艺术家现场演绎
整个开幕式上,可圈可点的还有启动仪式的巧妙构思。昨晚8点25分,陕西省文化厅厅长余华青和著名作家贾平凹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彩绘马勺,将勺中的彩墨泼向画布,正式拉开了本次艺术季活动的帷幕。
此外,当代艺术家的现场表演,亦让现场观众感慨万千。海容天天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作品——“缺失的《道德经》”,向世界传递一个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包容与开放。
此时,古琴大师刘振川的天籁之音穿越时空,直指心底,让人们从现实生活中抽身褪步,体味生命。
“当代艺术之灯”落户曲江
西安文化产业唱响艺术主张
如果说艺术家们的表演让世人感受了中外当代艺术的顶级水平,那么“当代艺术之灯”的落户曲讲,则充满了耐人寻味的表征意义,预示着西安文化产业唱响了当代艺术的主张。
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元表示,曲江新区将以曲江池遗址公园和曲江当代艺术中心为核心,辐射曲江池遗址公园周边、大唐芙蓉园、西安广电中心、寒窑遗址公园及秦二世陵遗址公园,打造当代艺术创作、综合展示、交易、交流的产业集群,助推曲江当代艺术聚集区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