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开始谈“人性化”,开始谈“服务性”,开始谈“以民为本”。然而,在诸多的情况之下,规定往往要高于现实,条文往往是胜于生命。笔者依稀还记得因为惧怕而拒绝在手术单签字,而死去的那对母子。笔者依稀还记得ATM机里吐出来的假币,无人监管;不住的吐出钞票,却又要老百姓蹲大狱。如此的“人性化”恐怕更多的还是口号,更多的还是纸面上的“政绩”,而没有落实。
昨日,在该院重症监护室,刘的家人杨涛告诉记者,刘在住院期间曾昏迷多日,治疗花去了不少钱,家人就想动用医保卡上的钱,但刘福娥记不起密码。12月6日,杨涛到汉口某银行西北湖一营业网点,要求挂失并解除挂失,以取出卡上的钱。银行称要到总行营业部办理此项业务。杨又赶到总行,工作人员称,需持卡人本人到现场,而当天是周末,要其周一再去。杨涛称,前日上午,他爱人前往营业部,得到的答复是,如果代办必须出具书面委托,并经公证处公证。杨的爱人转而询问公证处,得知公证需要交几百元的费用,而且也得刘福娥本人出面。情急之下,病人家属只好请120救护车将病人送到银行去办手续。然而,此时的病人依旧处于神志不清醒的状况下。(12月10日《长江商报》)
在一个重病患者面前,笔者也许不应该谈及“死亡”这个词语。但是,倘若病人在前去银行的路上突然死去,笔者又不免要提问,银行是否要为这次事故而负责。那些因为条条框框而备受折磨的人群是否会更加的对银行的“非人性化”服务而谩骂不已?因为硬性的规定而丢失生命的“人命簿”上,是否又要画上一个名字?我想没有一个人希望这样的悲剧上演,我想没有一个人希望,今天病人被迫在120的救护车上前去银行的事情再次发生。
这件事情,无疑又一次将“人性化服务”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这里牵扯的不仅仅是办事时候的麻烦,牵扯的不仅仅是职能部门之间的扯皮;牵扯的不仅仅是银行单方面的“霸王条款”;牵扯的也不仅仅是生命之于“条文”的卑微。民本制,有一个最底限的标准,即保障生命的权益,用合理的方式去保障一个人的权益。然而,当生命迫受威胁的时候,我们的银行条款却在这条微弱的身体上,插上了又一把钢刀。
是的,倘若这条生命就这样死去了,没有人会原谅,逼迫病人铤而走险的银行。即便当事人不能到场,为何银行不能去医院现场办公呢?为何要让本身就患有重病的病人来到银行呢?
我想,在这个事件中,银行里的所有职工都没有认识到“人性化”这三个字的意义。他们更不明白一个生命的意义。而我又想问的是,假若银行工作人员的家人重病在床,是否也会逼迫无奈呢?我想不会。那么,对自己的家属可疑开绿灯;对于重病的普通民众为何要“逼上梁山”呢?
今天,我们得到银行部门的答复,决定研究此事。我想,假若新闻不曝光,想必也不会得到领导的重视。想必,银行的“人性化”服务性宣传口号,也像是一头毛驴,打一鞭子,走一小步。现在,我们要看的是,这头驴什么时候走出这一步,是往前走,还是往后走?(大楚网特约评论员韩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