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身患绝症的老人被亲属用担架抬进了桂林市某银行营业厅,此行的目的是修改银行卡原始密码。
一位中年妇女告诉记者,老人是她的父亲,单位补发生活补贴,为老人办理了银行卡开户手续。但是由于银行规定更改银行卡初始密码的业务必须由本人持身份证亲自到柜台办理,于是出现了这一幕。
银行工作人员解释说,他们在三天前已就此特殊情况请示上级,当时正在等待答复。
(据《南国早报》)
银行缺乏人性化服务
按照有关规定,修改原始密码必须由本人持身份证亲自到柜台办理,这是银行方面出于风险防范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储户的利益。
但是任何一项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面对特殊情况的时候,就需要用人性化的“执行”去化解制度本身的冰冷。
此事透视出了民生的不易。在我们的公共服务领域,这样缺乏人性化的服务恐怕不仅存在于银行。
王玉初
落后的规定早应该改改
如今早已不是 “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年代,银行完全可以改改必须本人亲自去修改密码的规定。
比如说遇到这样的情况,储户可以委托公证处的公证员予以代理,或者委托律师代理。实在不行,能不能由银行派人带着便携式设备上门办理?
就在前不久,武汉一位老人在银行取钱后发现多了一块,于是步行3个小时到银行归还。两则新闻放在一起,将心比心,银行真该好好反思,改一改自己的落后规定。
梁江涛
规则意识不能轻易否定
从情感上讲,人们很难理解银行的“刻薄”,但是如果冷静下来,就会发现银行的无奈:银行必须对储户负责,否则一旦发生纠纷怎么办呢?
一个社会是不可能没有规则的,若因为同情病人就随意改变了工作的程序,那么在其他时候,人们总是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支持自己放弃原则和规则。这样一来,肯定无法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
所以此事的关键不是错在银行坚守规则,而是他们的上级答复太慢,不考虑垂危病人能不能等得起。 乾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