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视线
病急乱投医 网瘾少年到底成了谁的摇钱树?
http://news.hsw.cn 来源:  央视《经济半小时》  2009-08-23 23:01    进入论坛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8月23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网瘾少年成了谁的摇钱树?》,以下是节目实录:

  我国网瘾青少年已经从当初的400万增加到1300多万,戒除网瘾已经悄然成为了一门拥有300多家机构,规模达数十亿元的产业。在缺乏有效监管的这一灰色地带,不少机构利用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理牟取暴利。同时各种五花八门急功近利的戒瘾方法粉墨登场,让不少网瘾少年在身体和心灵上又一次遭受伤害。

  戒除网瘾身心饱受催残,网戒中心成为少年梦魇

  最近,广西发生的网瘾少年被殴打致死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网瘾戒除机构的关注。大家猛然发现,就在如何看待青少年网瘾还存在很多争议的时候,戒除网瘾却已经悄然成为了一门拥有300多家机构,规模达数十亿元的产业,一时间各种五花八门的戒瘾方法也粉墨登场,让不少网瘾少年在身体和心灵上又一次遭受伤害。

  2009年8月13日,有着中国戒网瘾第一人之称的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专家陶宏开的家里,来了母女俩。女儿叫小雪,是一名网瘾少年。她们是从山东临沂一家网瘾治疗机构逃出来的,特意从山东来武汉寻求帮助的。而让这母女俩匆忙逃出临沂的这家网瘾治疗机构的主要原因,是一种让她们感到十分恐惧的电击疗法。

  小雪:“一个仪器两个电极棒,一个抵在这(太阳穴),一个在这额头上,这样划。”

  随着电量的不断加大,剧烈的疼痛让小雪越来越难以忍受。

  小雪:“他(电量)越调大它越疼,直接让人受不了。”

  头部的疼痛,使小雪只能使出全身的力气进行挣扎。

  小雪:“想挣扎,但是七个人摁着你,就挣扎不了。”

  小雪告诉记者,在她4个月的网瘾治疗期间,她电击了12次。

  记者:“这种电疗对你留下了什么?”

  小雪:“恐惧。”

  小雪还告诉记者,这种电疗的痛苦,留给自己的不仅仅是恐惧,随着电疗次数的不断增加,她的心理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小雪:“一次比一次心里,那种憎恨的意思比较强吧。”

  记者:“憎恨?憎恨谁呢?”

  小雪:“憎恨杨永信(网戒中心负责人),然后那些点评师,还有爸妈也是比较恨吧。”

  小雪的母亲:“我很难过,我觉得我真的很难过。后来我向我姑娘说,妈妈真的对不起你。”

  陶宏开告诉记者,早些时候向他求助的都是刚刚患上网瘾,没有任何戒网经历的网瘾青少年,但最近一段时间,向他求助的,都是在治疗过程中再次受到伤害的网瘾青少年,这种现象让他感到十分的着急和担忧。

  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专家陶宏开:“这种孩子更麻烦,他已经有了抗拒了。一听到戒网瘾就又烦了。有的孩子被多次这样伤害以后,对父母的话最怎么么也不相信了。”

  小雪所经历的电击,以往我们只在电影电视剧中见过,那是一种残酷的刑罚,不容忽视的是,这种方法已经给很多孩子的身心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国家卫生部日前也发出通知,禁止用电击“醒脑”的方法来治疗网瘾,可当初残忍的电击手段为什么能找到市场?用它来治疗网瘾有没有经过相关审批核准?

  记者来到了山东省临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由于最近这里有关电击治疗网瘾的方法,受到了多方质疑,网瘾中心没有容许记者进入拍摄并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但在网瘾戒治中心的门口,这位负责值班的孩子家长,还是这样告诉了记者。

  家长:“(现在)采取针灸那样的仪器,以前的电击疗法不用了。”

  据了解,这里的电击疗法之所以停止,是因为不久前国家有关部门的禁止。那么这里的电击治疗到底是怎样的呢?现在画面上所呈现的就是用于电击治疗网瘾的13号室,这里,只有一张黑色的治疗床,一把椅子和一个氧气瓶,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一间治疗室,却让像小雪一样进来治疗的孩子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有了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小雪:“宁愿一下突然死了,也不愿再做电疗。”

  记者利用治疗中心对几个孩子进行电击治疗时留下的相关影像资料,来重新感受一下小雪在遭受电击时所经历的痛苦,以及在这种痛苦中这些孩子是如何被屈服的。

  小雪:“七个人就摁着我,(让我)咬着牙塞,怕(我)咬舌什么的。”

  小雪:“心里就想着,不管怎么说,赶紧骗了他,别给我做电疗了。”

  临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的负责人杨永信曾向媒体介绍,用电击让患有网瘾的孩子产生痛苦,是他们治疗网瘾的有效手段。

  临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负责人杨永信:“必须让他产生一种不舒适的体验,才能产生效果。如果没有这种不舒适的体验,就很难实现这样一种效果。”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临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所使用的这台DX-2A型电休克治疗仪,是专门用于治疗狂躁型精神病的抽搐型治疗仪。有专家专门对这种治疗仪进行过研究,研究报告指出,由于治疗方法剧烈,对于心肺功能较差,患有严重肝肾疾病,老年人和儿童,以及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定要慎用,否则会有造成认知损伤的危险。而据国家有关部门认证,临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所使用的这台DX-2A型电休克治疗仪为非法产品。

  小雪的母亲:“我觉得对孩子的心灵上真的造成创伤了。”

  小雪告诉记者,让自己感到惧怕的不仅仅是电疗,每天200个体罚似的跪拜操,都要五体投地,连续做完,让她感到了腰部的疼痛。

  小雪:“很累呀,做到40 50个就已经很累了。”

  小雪的母亲:“我就带她到医院做了CT,大夫说腰间盘突出了。”

  按照网瘾戒治中心的规定,如果没有最后15天的黄金期的治疗,孩子是不容许出院的,而此时的小雪因为腰间盘突出,身体已经不能进行其它方面的体力课程了,如果要出院的话,必须用电疗进行替代,这可急坏了母女俩。

  小雪的母亲:“我孩子就说,妈妈,强行出院也不行。我说怎么啦?强行出院杨叔说了,他要亲自给做一个小时的治疗(电疗),我说这不讲理嘛,我说就是不让你治了,你凭什么给我做一个小时的治疗?”

  无奈之下,母女俩想到了利用小雪外出贴膏药的之便,逃出戒网中心。

  小雪的母亲:“好几道门,他肯定就不让你出门,那(日常用品)我就不要了,我的账号里还有4千来元钱,我就不要了。”

  为了避免再一次遭受到电击的折磨,小雪母女俩宁可舍弃四千多元没花完的治疗费,匆忙逃离了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戒网中心。其实,在我们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一些网瘾戒除机构不光是采取电击,还采取强制吃药、暴力殴打等手段,让孩子一次又一次受到伤害。

  王小阳因为网瘾,曾经被父母送到宁波的一家戒毒所用药物戒除网瘾。

  王小阳:“六个保安一个护士,就把我按在床上,屁股上打了一针,我当时就睡过去了,睡过去醒了以后就是两天了。”

  苏醒过后的王小阳,听到了别人对他混睡时的描述。

  王小阳:“睡眠时间不能控制,(大小便)失禁,阿姨给我频繁(更换),而且不能吃饭,换了一段时间注射的药,导致我必须吃安眠药才能睡着。”

  在以后的治疗的日子里,网戒机构把打针当成了惩罚他的一种手段。

  王小阳:“很痛苦,包括生理上。她给我打针时我就特别痛苦,筋脉裂开那种,撕心裂肺。”

  由于痛苦,王晓阳想到了自杀,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解脱。

  王小阳:“我割腕过两次。”

  王晓阳告诉记者,这种药物治疗,并没有解决自己的网瘾问题,相反给自己的生理和精神上带来的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王小阳:“耻辱!为什么?你想当一个躺那里,还要别人给你(大小便失禁)换洗衣服,我觉得作为一个正常人来说,是一种耻辱。我并没有身体不健康。”

  这种强制的药物治疗,不但给王晓阳带来了二次伤害,而且,也对他的心灵造成了一种扭曲。

  王小阳:“我潜意识里感觉到,有些事情你要求做了,它就会报复你。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我妈就通过他们来报复我,我想我做的方法来报复我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有各类戒除网瘾机构300多个,一些治疗单位采取了电击、药物、体罚等强制手段,给孩子带来了治疗上的第二次的伤害,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些事件。2007年,14岁的北京男孩受不了重庆大东方行走学校的长期殴打,跳楼自杀,2008年8月1日,新疆青少年成长研究中心的问题少年在拉练途中死亡,2009年的8月2日,刚被送进南宁起航挽救训练营的15岁男孩遍体鳞伤地离开了人世。

  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专家陶宏开:“这是一个可悲的社会现象。这种所谓戒网瘾的唯一的结果就是对孩子造成第二次伤害。”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由于没有相应的标准的制约,一些机构也没有自己相应的科研力量,所以就产生了这样,救治的手段比较多样,救治的效果难以衡量,救治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的恶性事件这样一些问题。”

 [1] [2] 下一页
 
 编辑:李斌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2009-08-23 23:01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广西警方通报"网瘾少年"死因 身体多处挫伤致死   09-08-19 10:00
·广西南宁通报称“网瘾少年”系被教官打死   09-08-19 04:14
·网瘾诊治标准可能年内出台   09-08-18 15:57
·男孩捡废铁筹上网费 母亲求助社会能帮儿戒网瘾   09-08-16 09:05
·心理学家谈网瘾治疗:别让孩子成治疗“小白鼠”   09-08-10 17:22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