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探究
小案为啥不愿报警
不少打进热线的读者诉说了自己不愿为小事报警的心态。
说法一:嫌麻烦,报案与否关系不大
市民王女士家住东郊幸福路某兵工厂小区,从1996年到现在,丢了8辆自行车,但一次也没有想过寻求警方帮助。“总觉得报警很麻烦,还要做笔录,往往把人叫过去好一通盘问。”王女士觉得车子丢了就丢了,也全是因为自己照看不周,“丢手机丢钱包根本就不算案子吧?”
说法二:公安机关有时不重视
约40条热线中,10多位市民对民警接小案的重视度提出疑问。市民田先生说,2008年7月他在一家杂志上,看到了一则郑州某交友机构刊登的征婚启事,被婚骗套走了2万元。但接警的民警称,哪个杂志刊登的,就到哪里去报警,杂志所在城市实在太远,田先生只好作罢。
说法三:积极在查,但却始终没结果
吴先生在热线中说,他从外地到西安来打工已8年了,三年前他开在路边的小杂货店夜间被人撬开了几回,每次他都积极报案。可效果不明显,民警说一直积极在查,但始终没有结果。
接完热线后,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副局长刘效宏表示,这些情况虽然不一定发生在碑林辖区,但这些问题都带有普遍性。“小案不是小事,分局对侦破小案非常重视,随后将陆续出台相关措施,以提升小案侦破率。”
■民警提醒
报一次案就多一条线索
昨日,面对网民、读者提到的“破小案”问题,贾众怀说:“命案必破是硬任务,被列为公安机关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而侵财类的小案量大事小,加上基层警力不足,造成小案无法及时解决,成为市民感觉治安状况不好的主要原因。”“抢一条项链或者偷一个井盖、消防水龙头,好像案值不大。但一个井盖被偷了,可能吞噬市民的生命;一个消防水龙头被盗,发生火灾时无水救火,怎么计算损失?”贾众怀说,此类案件不应该按照实物价值定罪,而应按照危害公共安全严处。“小案”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百姓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认可度。
据了解,今年以来,碑林区盗窃立案2970起,破获569起;“两抢一盗”立案1167起,破获200起;诈骗案件共立案287起、破获64起。而报小案群众寥寥无几。“有些群众遇到小案后,往往不报案只是忍气吞声,这不光让自己人身或财物受到侵害,而且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民警说,这种做法实际上也造成了对作案者的纵容。“其实,报一次小案,就等于为警方增加了一条破案线索。”贾众怀说,虽然报的这个案子不一定能破,但报案可能就会使公安机关调整策略、部署,帮助其他案件的侦破。因此,报案也是对社会治安的一份贡献。
■警方举措
对没条件侦破的小案将进行串并
去年以来,碑林分局开展了多次严厉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并根据该类案件的发案情况,制定了“四色预警”机制。根据各地派出所的案发情况,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显示预警程度,根据不同的颜色制定相应处置措施,对“两抢一盗”等小案件进行防控。
碑林警方称,他们将继续加强对侵财性“小案”的分析研判,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通过掌握此类案件的发案时间、地点、侵害对象、作案手法等,加大三级巡逻及日常防范,发挥监控优势,做好防控工作。“西方国家的破案率能达到30%~40%,但每起小案对于老百姓而言就意味着100%。”碑林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唐炜说,小案件影响每个群众的感情,今年他们对每个派出所投资60万元,建成了足迹勘察设备和指纹勘察设备,每个派出所还要抽出2名技术人员,对小案进行勘察,并存入数据库;对于没有条件侦破的小案要串并。同时,“我们将对系列案件下功夫,利用公安内网网上作战平台破小案,搜集、分析每起案件的时间、规律和特点。”
■市民建议
纵犬伤人应列入刑案
座谈会上有读者反映,狗伤人情况越来越多,大型犬随处可见,这些问题不解决,市民心里就会有疙瘩。
读者张万岗说,在二环以内限制养犬,范围太小了,郊区城中村的狗更多。他还了解到,西安市约有20万只狗,但办证的只有5万只左右。他建议,像纵犬伤人这样的恶性事件,应当列入刑事案件。对于构成犯罪的,应当按情况采取刑事拘留。作为资深律师的他还建议,民警应当提醒大家,被狗咬了不但要及时救治,还要学会留下证据,以便侦破。
公安碑林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孟昭杰说,目前城市养犬人越来越多,他们将按有关规定对重点限养区内饲养烈性犬、大型犬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希望养犬人能配合公安机关工作。
■释疑
什么是“小案”?
大案和小案都是口头通俗的说法,法律上没有大案小案的区别,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相比而言,命案肯定是大案,而偷了十几块钱是小案。这里所说的“小案”主要指具备立案和受理标准,而性质和情节不一定很严重的案件。记者 王宜墨 刘俊锋实习生 杨萌 李南夏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