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王启峰
什么才算“网瘾”?这是一个网民和医学专家都非常头痛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对“网瘾”的明确规定,那对网游的规范、对青少年的保护都必然成为一句空话。一段时期以来,专家的立场有点像“替杨永信说话,为戒网瘾机构办事”,就是要论证这就是一种病,虽然并未得到官方认可,网友却对此不无担心——— 按照专家的说辞,中国就是个“精神病大国”,不得病的最好办法就是远离网络,珍爱生命。
忽悠的不是网瘾,而是我们的钱包
天涯社区网友“蜀地丫头”:这年头,喝水要交水费,看电视要交电费,就连走路都要交过路费,去医院,还能不交看病费?更何况是治疗网瘾的这种“高级别”的医院和高级别的机构呢。总之,父母们治疗的不是孩子的网瘾而是他们望子成龙的心,白领治疗的也不是网瘾,而是他们高压下的惶恐抑郁。
新浪网友 “Riven”:“网瘾属于精神病”多么伟大的定义啊!有了这一“科学定义”,我替中国无数的医药公司感谢这些专家的伟大壮举。既然“网瘾”已经被科学定义为“病”,无疑为身处世界经济危机中的中国药商们,不失时机地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医药市场。这对扩大我国内需,促进就业,保持GDP平稳增长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一觉醒来我成了精神病
新浪网友“小雕虫”:这个世界上绝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生活,不管你是谁,一觉醒来,先前的事情,都会发生一些具体的改变。比如我,一觉醒来就变成精神病了。
新浪网友 “飞翔的鹰”:要是哪天,我“被网瘾”,想强行抓我去电击的话,我会马上冲上去,将来人一顿暴打,然后说,滚回去,你自己到精神病院开个诊断书先证明自己是否有精神病,再出来见人!
网易网友“007”:生活中到处存在瘾,并非所有的瘾都那么可怕,都要如临大敌。比如看电视、搞运动、做美容、做生意、做官等都使人成瘾,岂能都归入“精神病”?
足疗都有“国标”,“戒网瘾”奈何没有?
凯迪社区网友 “ovo”:网游大国——— 网瘾大国——— 害民误国。
搜狐网友“孔令中”:动辄就把谁归入“网瘾”患者一栏,这明显很不公正。要知道,很多人是把网络当成一种快乐的。因此,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是告诉大家:究竟什么才算“网瘾”。
强国论坛网友“676767”:关键在于“网管”决策部门的领导和要害岗位的工作人员对“网瘾”的严重危害有深刻认识、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肃执法的坚决态度。
凯迪社区网友“煜吉吉”: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网瘾治疗机构,至今却没有一个正式的规定出台,着实令人心痛。而前些日子,有关方面指出今后足疗、洗浴、按摩都将执行统一标准,再早还有“馒头国标”什么的。连“足疗”等行业都有“国标”了,为什么“戒网瘾”这个事关下一代的事业却缺乏规范?
网瘾标准化之路
2005年11月,吴文俊、郑哲敏、王守武、郭慕孙、林群等五位两院院士在北京联合签名,呼吁全社会“关注网络沉溺,保护网瘾少年”。
2008年底,中国首部《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牵头制定,将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
2009年8月,由卫生部委托负责网瘾、酒瘾界定标准和治疗规范的专家组成员之一的高雪屏博士介绍,“初步认定,每周上网40小时以上即可认为是网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