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市级备案结果公示”中,出现一名身份证号为18个“1”的人,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牛身份证号。就在网友质疑纷纷指向登记失误或是暗箱操作时,相关部门解释,这并非真正的身份证号,而是为因特殊原因无身份证的申请人设计的特定编号。(8月30日《北京青年报》)
公示本是为了让公众了解更多的信息,从这个角度说,被公示者的信息应该是越详尽越好,这是得到政府住房保障后的被公示者不得不做出的权利让渡。现在,本为公示的信息却打上了马赛克,在本就敏感的经适房问题上,这就难免不让人质疑,而且,打了马赛克的信息根本就没有公示的意义和价值。
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解释是,这名申请人高某因特殊原因,无身份证号,为无房户,而重新申请身份证号需要住房地址。如此看来,创新18个1的马甲还真不愧是个好办法。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根据条件,申请保障住房的高某想必肯定是成年人了,按照法律是必须要领身份证了。但高某却在没有身份证的情况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这么多年,还真不能不说神奇。想必和我一样越想越糊涂的公众也还大有人在,还请相关部门尽快能给出个解释,以消众人心头之惑。
其实,就算申请者真的是有特殊情况,住房保障部门的作为也是欠考虑的。在湖北武汉曾爆出7连号、老河口曾爆出14连号,眼下又有媒体爆出湖北随州经适房摇出10连号的当下,公众早已对经适房的申领是否存在猫腻而“神经过敏”了,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起大家的臆想。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让公众不是习惯性的质疑和猜忌,经济适用房获得者名单的公布就必须十分仔细、十分真实、十分详尽,惟此才能打消那些没有申领到的群众的焦虑。 焦守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