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偷菜游戏成为当下互联网最流行的游戏之一 |
|
一种新的网络游戏“开心农场”以爆炸式速度袭击白领并向青少年扩散。随着偷菜游戏的盛行,它已经从虚拟世界,走进现实生活,影响到部分市民的休息、工作和生活,有些人甚至一偷上瘾,欲罢不能
□ 见习记者 祝致远 记者 张松
近段时间,一种新的网络游戏——“开心农场”正以爆炸式速度在白领间传播,并向青少年扩散。这种游戏的玩家大都是朋友和熟人,相互以偷朋友“农场”里的作物或动物(统称“偷菜”)为乐。偷菜游戏成为当下互联网最流行的游戏之一。
追忆童趣
“偷菜”游戏袭击城市白领
“好啊,人家农场里菜品丰富,你视而不见,我地里只有几棵白菜,竟被你一偷而光!”“哈哈哈,你也可以从别人园子里偷呀!——告诉你,小李晚上不上网,他园子里的番茄、萝卜、雪莲都快熟了……”在某单位写字楼里,平时严肃古板的白领之间话题明显多了起来,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都是偷菜游戏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在某保险公司当高管的何小姐说,偷菜游戏仿真度和参与度非常高,让人们仿佛又回到童年,乡间野趣与僵硬规范的都市生活形成了鲜明对照,因此大家乐此不疲。现在,人们每天见面,不再是“吃没”,而是“偷没”?
疯狂蔓延
少年充当“偷菜”主力
“妈妈,快来啊,有人偷菜了!”吕女士还在炒菜,8岁的女儿就在电脑旁吆喝起来,她立即关炉,一路跑过来,但园子里的柚子仍然被人摘跑几个。
“洋洋,帮妈妈把园子看好,妈妈先把午饭做好!”“好的,我一定帮你看好!”向女士在向儿子寻求帮助的过程中,把儿子拉到偷菜游戏中来。据了解,目前偷菜游戏深受少儿喜爱。在很多家庭,少儿不知不觉成为游戏的主角。
理性反思
虚拟价值危害传统道德伦理
西华师大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心理学副教授李雪平认为,偷菜游戏备受市民追捧反映出四个方面:一是代表一种心理安慰。人们无法在现实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于是通过偷菜游戏,表现自己的某种能力和本领;二是极大地满足人的好奇心。法律和伦理道德要求人们遵从一种社会秩序,而人的个性化需求则正好相反,偷菜游戏部分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三是释放压力的途径。通过与世俗价值相反的网络游戏,寻求心灵和精神的极大放松;四是寄托城里人的某种生活理想。比如当庄园主,拥有汽车、别墅、菜地等,这些条件极可能是现实中不具备的。
李雪平说,作为一种休闲方式,调节情绪并无不可,但是,人们一定要把虚拟世界跟现实生活区分开,把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区分开,不要让不健康的网络价值填充人们的意识。市民对网络游戏一定要处理得当,不能上瘾,甚至影响到生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