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尘封多年古字重现 兲、氼、嘦、嫑等网上复活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新华网  2009-09-02 17:19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先前的古字流行、近日的汉字整形,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刊发“林方伟”的文章称:路是人走出来的,汉字是老祖先造出来的,网络新词是网民从古字废场捡破烂掏出来的。在囧、槑之后,“兲”、“氼”、“嘦”、“嫑”、“嘂”等古字会不会走红?

  文章称,“囧”(jiǒng)、“槑”(méi——双倍的呆,呆到极点!)这两个尘封N年的古字,靠网友们发扬光大而爆红。

  在新词达人有份参与的讲华语运动里,“囧”怎能不跃上游戏“华文?谁怕谁!”的海报,请公众来猜一猜呢?当然经过擅长爱“世说新语”的网友的“看图作文”,这些字跟当初的意思已差了十万八千里。

  网上又有人呼吁网民再接再厉,循环古字。网友是批难以捉摸的族群,谁知道这些人一盆火的热情,到底能不能烧出另一波熊熊“囧”现象。不过有些字还蛮有趣,不得不佩服古人符合新e代思考方式的逻辑。让新词达人帮他们宣传宣传一些。

  ⒈“兲”(读tiān),原是“天”字的古体,或许可在网络上“问候”你讨厌的人。把它拆开来——我的兲啊!不是骂人的话吗?

  ⒉“氼”(读nì)。古人的智慧:人掉进水里,水淹到头顶,就是溺水了。是的,这就是古人版的“溺”。现代“溺”:沉在水中,越变越弱,最后无力挣扎,结局当然是做水鬼了。网上有人爱煽风点火,有人爱漫天开骂。新词达人建议:专门“救火”的和事佬,可以领这个“氼”封号。

  ⒊“嘦”(读jiào)和“嫑”(读biáo),不就是“只要”和“不要”的快速连读吗?

  台湾和大陆一些地区其实现在还很兴用“孬”(naō)。爱看台湾节目的朋友整天用“孬种”来骂人。拆开来看,就知道在说不好的下等人。“这样子”的速读也常被写成“酱紫”。现在老祖宗已经帮我们准备好了,不用白不用嘛。

  ⒋“嘂”(读jiào),四张嘴同时叫,吵死了。这样的叠字解义跟“槑”异曲同工。

  不过不假思索地“看图作文”有时还会让人糗大。广东话里“嬲”(niao)指的是“生气、不高兴”。不过倾向看图作字的网友,搞不好还想入非非。乱用一通,有时还真是“鸡”同“鸭”讲。

 
 编辑:陈晨 来源:新华网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