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湖南一家人10年无偿献血5万毫升 传统代代相传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2009-09-29 11:01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前日上午,长沙市血液中心党总支书记喻来到李正荣老人家,向老人表达敬意

  本报讯(记者小刘军匡春林实习生龙思锦)在无偿献血的人群中,有一个“明星家庭”让人非常感动:这个家庭的12口人,在83岁母亲李天荣的影响下,连续多年参加无偿献血。近10年来,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家庭的献血总量超过了5万毫升,相当于200人集体献血一次。前日,长沙市中心血站的负责人专程来到李天荣家里,向她表达敬意和国庆佳节的问候。

  老人曾为负伤的将士献血

  李天荣老人家住省军区东湖干休所,她几年前摔断了腿骨。如今,大腿内还装着钢板和螺丝,行动极为不便。李奶奶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刺绣,在客厅,挂着她亲手绣制的几幅巨大绣像,有香港、澳门回归时绣制的旗,也有上世纪60年代刺绣的毛泽东挥手像。

  据了解,1946年,李天荣在长白山老家参加四野。后来,她随着部队转战东北、华北战场。在野战医院当护士的李天荣,记不清多少次在医生的号召下,给那些在前线负伤的将士献血。她回忆道:“当时血液不能储存,献血都是直接输给伤员。”子女们说,在妈妈断断续续的故事里,大家了解了老人献血的历史,这些故事,在他们心里刻下了很深的印记。李天荣没有想到,自己的言传身教,竟会影响孩子们一辈子。在刘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要参加无偿献血。

  孙女婿闯过献血“爱心关”

  大儿子刘诚在部队呆了10多年,多次参加无偿献血。1986年从部队转业后,他不但每年带着家人去献血,还动员身边的同事、朋友参加无偿献血。刘诚给我们讲了一件发生在女儿身上的故事:刘诚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两人在父亲的影响下,都长期参加无偿献血。小女儿找了个对象,有一天一家人到五一广场附近逛街,正好看见献血车,于是大家就提议去献血。从没献过血的小伙子起初有些紧张,但还是通过了“考验”,刘家未来女婿也就顺利过关,并且很快“转正”了。后来老刘告诉女婿,这一切都是他和老伴“策划”的,就是想看看小伙子有没有爱心。老刘笑着说,小伙子既然能为陌生人奉献爱心,自然也能好好地爱自己的女儿。

  老太太李天荣影响了儿子、女儿,他们又影响了孙辈的家人,无偿献血的传统,在刘家代代相传。李老说:“家里人不管是谁,只要到了献血年龄,谁愿意去献血,我都支持。”

  一家包揽无偿献血金银牌

  刘诚55岁那年去献血,因为年龄超过了2个月,最终没能如愿。如今谈起这件事,老刘还有些后悔,他说,早知道就提前几个月去了。不能献血了,老刘偶然在报纸上看到,捐献眼角膜的手续不复杂,于是,老刘就成了角膜捐献志愿者。现在,他每天揣着捐献眼角膜的卡,以便在意外情况下,自己的角膜能帮助他人重见光明。

  长沙市血液中心副主任左正荣向记者介绍,李天荣的女儿叫刘广艺,她的女儿刘臻,是长沙市2008年的无偿献血金牌得主,刘臻的丈夫郭同周则是银牌得主,两人献血总量都超过了1万毫升。“郭同周还是长沙市血液中心的无偿献血应急队员,如果出现紧急情况,他会第一时间赶到指定医院献血。”夫妻俩不到1岁的宝宝,长得健康壮实。献血的时候,夫妻俩总是带着孩子。郭同周说:“将来,孩子到了献血年龄,也会参加到家庭献血队伍中。那时候,刘家的无偿献血队伍,一定比现在更加壮大。”

 
 编辑:李斌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