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九器
国庆阅兵庆典过后,最吸引国人眼球的,莫过于河南一彩民独中近3.6亿福彩大奖,创下史上最牛纪录。以中国20余年的彩票发行历程和世界最庞大的彩民群体而言,此番中奖都称得上是彩票史上最大的公共事件之一。对于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公共事件,任何响亮的声音都无法忽视,尤其是对近乎神话的奇闻抱以种种怀疑和质问,更是彩票监管者应当直面乃至有所作为的必然反应。
“会不会其中有作弊行为”、“应当对开奖过程进行一次严格审查”、“不会又是深圳福彩木马案的翻版吧”、“估计是天外飞仙买的”……这样的疑虑、要求、质疑乃至戏谑,在网络、在媒体乃至坊间的茶余饭后,不绝于耳。众说纷纭乃至浮想联翩,其实道出公众一种普遍的心理焦虑:这一切是真的吗?谁来保证它的真实?尽管《彩票管理条例》没有细化到如何应对公众疑虑的细节,但对于一项以国家与政府公信为担保的公共垄断行为,公众的普遍认同和信任是其最大的合法性基础,因此,彩票监管乃至管理部门在职责范畴之内消弭社会的疑虑,满足彩民普遍的知情权要求,责无旁贷。可是,恰恰在如此一起重大公共事件中,有关彩票管理部门却迟迟无所作为,至少没有显露出有所作为的端倪,比如河南福彩中心表示没必要回复没有依据的质疑,而身负监管职责的财政部门也是缄默不语。
我们发现,这样的奇景不止一次发生过,当年甘肃彩民中得上亿元大奖时,彩票管理和监管部门对各种疑虑置之不理;今年贵州一省几乎囊括全国所有20注一等奖,有关部门还是置之不理。理由当然如出一辙:质疑毫无依据,必须维护中奖者的隐私权。彩票发行管理部门置之不理,有情可原,毕竟人家本身就兼有“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哪有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道理。但是,财政部作为全国彩票唯一的监管者也默不出声,那就实在令人惊诧了——— 此时不监管,更待何时?此事不监管,更待何事?难道是《彩票管理条例》里并没有明确规定财政部何时监管、何事监管、如何监管,所以对于公众疑虑,监管者回不回应都说得过去?
其实,更让人怀疑的倒是监管者究竟有没有监管的能力。在《彩票管理条例》今年7月1日实施不久后,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戴柏华曾坦言 “彩票机构业务费管理不尽规范、彩票监管方式比较粗放”,近期将进一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完善彩票管理配套制度。而更令人忧虑的是,真正监管福彩和体彩中心的是财政部综合司下的彩票处,一个处级单位去监管两个司级事业单位,而且监管手段粗放不完善,效果可想而知。至于财政部门在各个省区的监管者编制,据披露,更是少之又少。由是观之,尽管彩票法规、监管部门甚至职责规定已有,但事实上彩票监管的执行能力还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所以,对于公众和彩民一次又一次的普遍疑虑,监管者的缄默不语恐怕就是无能为力的隐喻。
中国彩票业已经行进了20多年,近年来全国彩票发行销售规模每年都超过千亿,如此庞大的一项公共事务,监管一旦跟不上,就好比唐僧身边没有神通广大的徒弟,谁能保证妖魔鬼怪不去吃一嘴?彩票业的长治久安,急需一套完善成熟相对独立的监管系统予以保证,否则,彩民的任何知情权都可能遭遇千篇一律的无视,悄然滑落的最终是彩票背后的公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