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开始报名以来,“刷人数”成为不少考生的热门话题。所谓“刷人数”,就是借用他人的身份证进行注册报名,造成自己想要报考的岗位看上去报名人数很多的假象,以此吓退部分竞争对手。(10月20日东方网)
每年公务员考试中都统计出的“数千数万人竞争某一职位”,原来也有虚假繁荣的“泡沫”,着实令人愕然。在众多网友对“刷人数”行为力挺或者谴责之余,笔者更认为,“刷人数”所暴露的世态人心值得深思。
“刷人数”并不能保证“刷人数”者稳操胜券,反倒有可能“为别人做嫁衣”,他们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原因很简单,国家公务员应考人数逐年增多、竞争日趋激烈,并且“个体理性中的集体非理性”特征日益明显。此情此景下,“刷人数”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无奈之举,成为考生自行分流以图自救的下策。
本应由国家政策层面实施的分流举措反倒被考生“抢先一步”,除了说明公务员的“铁饭碗”仍然广受青睐,“官本位”的守旧思想还需革除外,更说明准就业者的就业渠道仍然不畅。事实上,无论欧美还是日韩国家,最优秀的人才从来都不集中在从事社会日常事务管理的行政机关,多渠道的招聘机制保证了人才的分流。国家公务员招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则说明,在我国其他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公务员职位相对来说,权益更加有保障,也更具吸引力。
赵本山的小品有句台词说:太可怕了,一个厨子不看菜谱看起兵法了。事实上,考生不认真备考而热衷或者热议“刷人数”更加可怕,因为这是对投机钻营的鼓励和默许。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之日,方是“刷人数”等弊端根除之时。李志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