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养老服务站里,扮成新郎的赵昌玉和“新娘”张恒花为老人节表演的抬花轿节目做准备 实习记者 雷佳 摄
华商网-华商报讯(记者张小刚)灞桥街道核锻社区温馨居家养老服务站里,75岁的田玉兰吃过午饭,和院里的其他几位老人一起活动了一会,然后才回自己家。
几乎同时,在席王街道汽配社区,独居老人李群章因腿脚不便,这几天都没出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小王为他送来了午饭,吃饭的时候,小王一边和他聊天,一边还帮他拆洗了被褥。
西安市灞桥区今年开始推行的居家养老模式,就这样让许多“空巢”老人的生活发生着变化,不离家、不离院、不离伴的养老模式,得到了许多老人的欢迎。
一月150元可享多项服务
今年78岁的王玉莲老人,儿女都不在身边,多年来一个人生活。随着年龄增大,买菜、做饭愈发显得困难,她经常是做一顿吃两三天。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成立后,王玉莲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上午,王玉莲老人先到服务站的食堂看看当天的食谱,中午再来吃饭,吃完饭想回家就回家,不想回家就和院里的其他老人一起活动活动,晚饭后,她还参加了服务站的老人组织的合唱队。除了这些,在服务站她还可享受到家政服务、日间托管、理疗护理、康复训练等,除了每月150元左右的餐费,其余都是免费提供。
汽配社区有3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空巢”及未与儿女共同生活的老人有60多户。由于地处偏僻,老人们买菜要步行半个小时。今年3月,汽配社区成立了春意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站的职能就是为社区的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服务,包括为老人提供一日两餐,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免费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和体检,代购生活用品等。半年来,给老人们解决了许多实际的困难。
政府补贴给老年人买服务
王玉莲的一句话说出了大部分老人的心声:“开始不愿去养老院一个原因就是太贵,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好不用我担心太高的费用。”
春意居家养老服务站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其公益性质,采取了“政府资助、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据养老服务站站长徐惠静介绍,目前服务站有4间房子共14张床位供老人午间休息用,另外还有60多平方米的功能活动室,60平方米的康复室以及可供80位老人同时进餐的餐厅,而这些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也全部由政府来承担。
张冬玲曾经是纺织城的纺织女工,下岗后一直在家闲着,现在她成为汽配社区春意居家养老服务站一位服务人员,她说,这份工作帮她和她的家庭解决了很大的问题,现在工作得很顺心。春意居家养老服务站现有17人,除站长外,16名服务人员均属公益性岗位,由区社会劳动保障局每人每月发572元,再由民政局配套288元,合计是860元。
“我们就是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为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灞桥区60岁以上老人近10万人,副区长韩孝民表示,居家养老将是解决全区养老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向农村推进
韩孝民说,居家养老尽管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但其成本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特点已经显现出来,和机构养老相比,更受老年人欢迎。
韩孝民表示,他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除了在全区社区普遍开展外,还将逐步向农村推进,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另外,各街道将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统一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内容,2010年6月前,每个街道至少建成2个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示范点。为此,区政府对每个服务站将从公益金中拿出10万元、街道办事处拿出10万元~15万元给予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