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贫困孤独缺少医药
西安市老龄委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农村老人中自我感觉不幸福者高出城市老人10个百分点,且健康状况普遍比较差。有近四分之三的老人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疾病。虽然,现在西安市农村普遍建立了村级卫生室,但由于老人们处于身体孱弱期和多病期,加之老人积蓄少,医疗费用成了农村老人承受不起的一个经济负担。
从西安市老龄委获悉,目前正在执行的与农村老人相关的救助性政策主要有:对农村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的三无人员,政府与村集体实行五保,政府每人每月发放120元至150元的生活补助费;低保救助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每人每月平均救助25元至48元;对9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保健补贴80元,10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保健补贴210元。“实际上享受这些政策的老人很少,而且,由于标准过低,对老年人生活起不了多大作用。”一老龄工作者说。
记者采访发现,农村老人生活费大多由子女给,或者有劳动能力的靠自己的劳动赚,而且生活质量普遍很低,贫困孤独、缺少医药很普遍。
2006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人1.49亿,占总人口11.3%
2006年底,全国农村空巢老人1650万,占空巢老人总人口69.79%
2008年全省总人口3762万60岁以上老人451万,占12%
2008年西安市老年人口
60岁以上老人124.21万,占全市人口14.83%
农村60岁以上老人59.9万,占老年人口47.6%
全市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49%
独居老人占老年人口17.9%
专家建议
西安市老龄委今年5~6月通过抽样做的《西安市农村老人生存状况与养老调研报告》中显示,农村老人经济供养一般来源于家庭、集体、社会保障制度三种渠道。
农村老人经济生活保障性差
目前,西安农村养老现实情况是:家庭经济供养能力不断减弱,集体供养实力严重不足,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才刚刚起步,导致农村老人经济生活保障性极差。
西安市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王国琪说,农村老人是弱势群体,基本没有经济收入,养老主要就是解决“养的问题”和“看病的问题”,即要让他们有少量经济来源,让他们看得起病。
农村养老 政府应是主体
王国琪说,农村部分儿女基本没能力尽到对父母的赡养责任,所以解决农村老人养老,政府应是主体,养老大多数应该由政府来买单。王国琪建议扩大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的覆盖面;调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当上调报销比例;同时,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本报记者李治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