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草案三审
死亡人数较多时应“同命同价”
近年来,一些交通事故中出现同命不同价的问题广受各方关注。在审议侵权责任法草案期间,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部门和专家提出,死亡赔偿在很多情况下根据死者年龄、收入状况等情形赔偿数额有所不同,但在同一个事故中造成死亡人数较多时,为便于解决纠纷,不少采用相同数额予以赔偿,建议草案应当根据实际做法增加有关规定。
昨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的侵权责任法草案拟增加规定:因交通事故、矿山事故等侵权行为造成死亡人数较多的,可以不考虑年龄、收入状况等因素,以同一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三种情形医院不赔偿
【增加条款】因下列情形之一,患者有损害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必要的诊疗的;医务人员在抢救危急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的。
【解读】有的部门提出,草案对医疗机构在哪些情况下应承担医疗损害责任做了相应规定,同时还应对医疗机构不承担责任的情形作出规定。
删除医疗责任举证倒置
【删除条款】患者的损害可能是由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造成的,除医务人员提供相反证据外,推定该诊疗行为与患者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解读】对于二次审议稿中的这一规定,有些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造成医疗损害的原因较为复杂,不少情况下,由医务人员承担举证责任也有困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决定,三审稿中删去了这一规定。
人身权损失赔偿额量化
【增加条款】侵害他人人身权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
【解读】侵害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身权的案件屡见不鲜,但因人身权受损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难以量化,损失赔偿额难以计算。对此,草案明确人身权损失赔偿额的量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