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HIV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右图:专家认为这些病人所患应为“恐艾症”。
□记者朱长振文图
专家一致认为是心理疾病 不少患者听了张口就骂
阅读提示
在病友们持续不断地检测与反映下,艾滋病领域的权威医学专家开始关注这一群体,但专家给出的结论是,他们得的只是一种心理疾病:“恐艾症”。
尽管已有病友在药物调理与精神疏导下恢复健康,但这一结论并不能让多数病友信服,他们强调这种疾病的破坏力与传染性,坚持以自己的理解向卫生部门反映情况。一些医学专家在遭到病友质疑攻击后,改用更为周全的措辞,认为不排除极少数特殊病人身上存在某种未知病毒的可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就此事展开调查。真相令人期待。
一名医学人士的感染经历
因为认为自己身患传染性疾病,集体进京检测的“大二”等病友都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戴着口罩,不随便与人接触,就连晚上也特意选择住地下室。
广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杨姓专家在“真相群”空间里发文称,他在调查此类病人时感染了此病,全家及助手也已感染。他在给卫生部的信中这样写道:
我是个传染病学方面的专业人员,54岁。在去年12月18日接触几位病人后,给他们做了详细的检查,发现他们的症状是一种很特别的咽喉炎与舌苔发白。
据病人自诉,发病时低烧,身上有过敏性红点,肌肉跳动、疼痛,乏力、头痛、腹胀、拉肚子……医院诊断是“恐艾症”、“精神偏执症”或“心理不正常”,因为有些病人已经进行了十多次HIV检查,结果都是阴性。但他们的CD4好像都普遍低于正常值,在每立方毫米300~700个,当然,他们各人情况不一,有些会在正常值范围之内。
我接触了他们一星期后,也发病了。听病人说是什么“破坏性病毒”,用抗病毒药没用,所以先用了抗菌素,症状缓解了几天后,药物开始失效。我改换抗菌素,同样也只有效了几天。所以我开始怀疑不是病毒,会不会是彻头彻尾的细菌呢?
我做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首先根据病人的诉说,到桑拿房、发廊与那些小姐接触,她们基本上都患有这种咽喉炎,有些人严重,有些不是太严重。我给她们做了大量舌苔黏液的涂片检查,用革兰氏染色,发现都是阳性葡萄球菌!虽然我没有能力做进一步的生化鉴定,但基本上可以认定这是一种超级耐药的葡萄球菌感染。
我认为那是表皮葡萄球菌的一个变种,它可以产生大量的毒素和酶类,通过它居住的表皮微血管带到全身,对动物体大肆破坏。
另外,它还会产生大量的假膜,那是它自身保护的一种形式,防止任何药物对它的攻击。大量这样的细菌长在我们的食道上,自然会产生腹胀、拉肚子等症状。当然,它还会产生大量的其他毒素,破坏末梢神经,造成肌肉疼痛、肌肉跳动等,严重时,会卧床不起。
患病时,我上三楼都挺不住,肝、肾、脾超声波检测都有不同程度水肿。现在的CD4细胞是每立方毫米386个,是在珠海市中山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做的检测。
杨自称,虽然他四方奔走,但国内目前没有一个专家或医生认同此细菌会造成如此严重的疾病,他认为此种疾病国外也有,叫做“白塞氏病”或者“莱姆风湿热”,我国古代叫“狐惑”。
10月18日,当记者再次与杨教授取得联系时,他正在广州忙着接洽两名来自美国的医学专家,他称外国专家此行目的就是要调查这种病,他还再三强调,这种病虽然传染性很强,但根据病人体质的差异,20%的人会有症状,80%的人没有症状,有症状者的病情又因体质及心理素质的差异而不同。“我现在不理它了,症状也就轻了。”杨在电话中说。
专家一致认为是“恐艾症”
10月21日深夜,李太生很久才接了记者的电话,劈头就说:“不要再疯打电话了,我受不了了!”原来,他误以为又是一个病人的骚扰电话。
李太生是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他不仅关注这个群体多年,还累计跟踪调查过40名类似病人,并对他们的免疫值做过实验室检测。
早在1997年,李太生于国际上首先提出艾滋病人的免疫功能重建新理论,这在艾滋病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当记者向李太生提出这些病人经检测CD4值普遍偏低时,他解释,血液中CD4细胞每立方毫米500个以上属于正常,350~500个是轻度异常,200~350个是中度异常。李太生长期关注的40人中,40%的人CD4值确实偏低,但是CD8值不高,只有3人CD8值稍微高一点。而艾滋病感染者,无论在哪个发展期,99%以上的人早期CD4值可能正常,但CD8值肯定高,这40个人没有这种情况。
按照国家规定,当艾滋病人的CD4值小于每立方毫米200个时,国家会免费发放药物。而李太生在临床中发现,这一人群CD4值没有这么低的,都在每立方毫米300个以上,“这只能说明其免疫力比正常人差一些”。
李太生还给这40个人做了CD8激活亚群的检测,但指标全都不高,这不仅排除了艾滋病,还排除了被其他一些病毒特别是在免疫系统及血液中活动并复制的病毒感染的可能。“这就否定了他们所称的感染艾滋病变异病毒或隐性艾滋病的说法。”李太生说。
由此,李太生给这类人群下了“恐艾症”的结论。“抑郁症患者,CD4值也会低,何况‘恐艾’是个严重的精神问题。当然,少数人的CD8值偏高,不排除别的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让李太生始料未及的是,公布检测结果后,他便频繁接到各地患者的质疑电话,有些甚至张口就骂,“弄得我都不敢接电话了”。
李太生的研究结果是一己之见还是学界共识?记者分别致电桂希恩、蔡卫平、时代强等目前国内艾滋病防治领域的权威专家,结果他们一致认为,这一人群所主诉的症状并不构成真正医学意义上的症状。“心理障碍、精神高度焦虑都可能导致免疫力低下,而引起免疫力低的疾病又有很多,谁敢说免疫力低就是艾滋病?”蔡卫平说。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