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拾荒者正在街头垃圾桶里捡拾垃圾 图片来源华商报
华商网讯 (记者 王甲铸) 近日,西安市容园林局“严查在垃圾箱里捡拾垃圾”的一纸禁令引发巨大争议。专家认为,这项政策的出台略显草率,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模式亟需调整,对捡垃圾行为的管理益疏不益堵。而城市环境问题研究人士也指出,在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再利用率非常低下的情况下,拾荒者却对此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关新闻:垃圾禁拣令引热议 西安市容园林局称到此为止
西安新规:果皮箱内禁止捡废品 为何禁?咋管理?
市容园林局的决策思维亟需调整
西安作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城市环境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谢雨锋认为,从城市环境管理角度而言,市容园林局出台禁令的想法很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但是从政策出台后引发的争议我们可以看出,市容园林局的思维是一种单项思维,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没有考虑到拣垃圾人群的利益,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效应,否则也不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
谢雨锋研究员认为,现代社会是个多元社会,在出台一项政策之前应该做充足的调研和信息搜集工作,否则就显的很唐突和草率,这种决策能够出台,反映出政府部门的思维模式和决策模式亟需调整。
市场需求催生捡拾垃圾行为益疏不益堵
“现在是市场经济,捡垃圾的人群是市场催生出来的,那是他们的一种谋生手段,并不能简单的说他们很穷,对于他们在垃圾箱里拣垃圾的行为,应该是疏导而非禁止,因为这是市场的需求在起作用,禁是禁不住的”。谢雨锋研究员认为,现在面临的问题时如何规范化管理,对他们的个人信息进行登记造册,进行规范化管理,“在这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应该多动脑子,这样才会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拣垃圾的人对生活垃圾再利用起到积极作用
2008年有美国学者发表文章说“在人类抵制全球气候变暖和资源浪费的环保战役中,拾荒者正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那么我国目前城市垃圾的循环再利用状况如何,拾荒者在其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一位硕士研究生告诉记者,在我国城市垃圾因为市民意识和硬件设施滞后问题,循环再利用率非常低,目前我国的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大部分还都处在试验阶段,而城市固体垃圾大多采用掩埋的办法。
在我国城市街道上的垃圾箱分两个桶,分别标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但是许多市民对垃圾并不分类,而垃圾车在装运垃圾时也是直接混装在一起。“这样一来分类就是无用的,垃圾从源头上就没有进行分类,质量上不过关,无法循环利用,话说回来,就算分类了,也没有回收利用的系统”,这位硕士研究生告诉记者:“这样以来,这些城市里拣垃圾的人,就给现阶段城市垃圾的循环再利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如果政府能够想办法对他们进行统一管理,把这些人集中起来,设置在暗处去分拣垃圾,相信,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
网友讨论:西安市出台新规,禁止垃圾箱内捡废品。好事?坏事?
小小果皮箱内为何聚集许多大问题?
网友“支招”:一个垃圾箱栓一条恶狗、垃圾箱周围拉电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