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有管理者的尴尬,拾荒者也有拾荒者的难处。一些西安市民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在市容保洁与拾荒者利益两者中寻求“两全齐美”之策,不要对在垃圾箱捡废品一禁了之。
一些西安市民认为,禁止翻垃圾捡废品,最主要的原因是翻捡时会造成污染,如果能做好垃圾分类,就没有必要禁止。这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宣传,让市民养成将可再生废品与不可再生的废品分开投放的习惯;还可以在垃圾桶及收集点等处专门设置“爱心废品收集箱”,鼓励市民在丢弃塑料瓶、纸张、金属等废品时放到“爱心废品收集箱”,便于拾荒者从中取走,而不需要进行翻捡。
一些专家认为,西安市这项规定的出台“考虑不够周全”。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社会学专家石英认为,西安市市容园林局出台禁止在垃圾收集点捡拾废品的规定,出发点有可取之处:既有利于防止捡拾废品造成二次污染,也有利于拾荒者身体健康。但从效果来看,这项规定顾及了一面,却忽略了另一面,即这项规定对于为数不少的拾荒者生存的影响没有认真的调研和考虑,一部分以拾荒为生者可能因此面临生活危机,政府部门应该对他们的出路有所考虑和安排。
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专家呼吁,政府应该针对城市发展现状,将“拾荒大军”的生存保障和环境卫生的维护都纳入政策制定范畴,用更人性化的手段合理安排,提出符合国情、利国利民的城市垃圾回收办法。这对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提出高要求,也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的研究员余晖今年在媒体上撰文分析说,我国目前“拾荒大军”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是回收渠道混乱,严重危害到公共安全;二是拾荒者无序地“捡垃圾”而不是“回收垃圾”的行为对城市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垃圾箱或是裸露的垃圾场翻拣垃圾,本身就不利于污染的控制,而且还影响到城市的景观和形象;三是由于回收和再利用体系过于分散,再生资源利用领域得不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四是缺乏垃圾分类等行业标准,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流失。
余晖认为,我国建立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的城市垃圾回收体系,可以借鉴巴西“塞普利”模式。“塞普利”,即再生资源利用协会(CEMPRE),作为一家由企业发起的非营利性环保机构,其主要工作是:向居民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向巴西各个城市的垃圾回收合作社提供垃圾分拣场地、简单分拣、压缩和包装设备;向拾荒者提供完整的操作手册并进行培训后上岗。环卫部门将干垃圾运送到合作社进行细致的分拣后,再分类卖给在塞普利登记的再生资源企业,进入循环再利用。目前,巴西已有300多个城市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率处于世界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