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成都环保公厕疑被“累死” 一天最多方便100人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四川在线  2009-11-06 09:27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公厕门上贴着停用启事

  

 

  己停用的生化公厕

  一天最多方便100人 环保公厕是“累死”的?

  成都市武侯区少陵路二环路口一座投资20万左右修建的高科技环保公厕,使用了半年多就因为微生物无法生存而“停摆”(本报昨日曾报道)。昨日,记者几经查找,在文殊坊又找到一座跟少陵路公厕同批修建的环保公厕,这座公厕也已经停止使用,并被整体搬迁到了人流稀少的文家场。

  据武侯区和青羊区城管局方面介绍,2006年成都一共引进了7座环保公厕,但现在也只剩下1座在勉强使用,其余的都将陆续改造。

  缺乏地下管网文殊坊公厕整体搬迁

  昨日上午,得知文殊坊也有一座跟少陵路口一样的环保公厕,记者在文殊坊里找了几圈,也没有发现那座环保公厕的下落,“那座厕所已经被搬走好久了,下面的池子都被填了。”文殊坊里的商户孟女士说,文殊坊的

  那座公厕是在2006年底建成的,当时大大缓解了文殊坊里如厕难的问题,“当时听说那个厕所很先进,都不用水,我们都觉得很稀奇。”但好景不长,公厕在大半年后就开始不时冒出臭气了,曾经来过好几批人维修,都没办法解决,只能被迫关闭。

  青羊区城管局设备科负责人说,文殊坊公厕面临的问题和少陵路口的一样,人流量太多,微生物无法生存,“到后来每隔1个月就要换一次微生物,一桶2000多元的微生物,一次就要换4桶。”目前,文殊坊的这座公厕已经被整体搬迁到相对偏僻的文家场,“那里人流量很少,每天只有二三十人如厕,还能勉强使用。”

  创建文明城市共引进7座环保公厕

  那当时成都为什么会引进这样一批公厕呢?武侯区城管局设备科前科长程节曾参与了这批公厕招标引进的全过程。

  程节说,2006年成都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其中城市公厕被作为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由成都市政府牵头出资,主城各区城管局都参与到公厕引进的工作中,主要从环保和节水方面考虑。当时,大连这家公司的环保

  公厕就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单个投资16万元,加上各种配套设施也才20万左右,最关键的是这种公厕的节水功能,“测算下来,1座公厕平均每个月要节省水费2000多元。”

  在综合对比了多家公司的产品后,成都最终选择了大连这家,最初的计划是主城6区每个区引进3座,后来出于谨慎考虑,每个区只引进了1座,只有青羊区因为文殊坊缺乏地下管网,又急需公厕,才多引进了1座,总共是7座。

  考察很仔细独漏了“水土不服”?

  那引进这批公厕时,是否进行过全面科学的考察呢?程节说,除了仔细核算过公厕的性价比,成都市还专门组织了考察团到大连、北京、青岛等地考察,很多地方都在使用大连这家公司生产的环保公厕。“各地的使用效果都非常好,例如青岛的五四广场,还有作为奥运比赛场地的青岛帆船中心,都是使用这种厕所。”

  而在大连的工厂中,研制生化菌的日本专家也详细讲解了生物菌分解处理粪便的原理,粪便进入公厕下的池子后,很快就被微生物分解成为沙砾状的东西,没有臭味,

  甚至直接就可以当肥料播撒。

  程节说,他们当时也考虑过生化菌的寿命问题,但对方的统计显示一般要2到3年才需要更换一次生化菌,而且生化菌还可以自我繁殖。

  程节坦承,“水土不服的问题”当时没有人考虑到,因为之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青岛的厕所,粪便一下去就成沙砾了,到了成都,我们清淘的时候,底层全是大块大块的油状物,日本专家来过两次,都没弄清楚怎么回事。”

  人数不能超100人公厕要控制人流量有点难

  大连这家公司称环保厕所需要控制人流量,如果将每天如厕的人数控制在50至100人之内,效果就能保证。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研究专家徐恒也肯定了这种观点,“微生物处理粪便也需要一定时间。”

  徐恒说,环保公厕的微生物对粪便进行降解,分离出的水可以循环使用,剩余部分可作为肥料,但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处理池的空间有限,如果不控制人流量,微生物会来不及处理,油腻物质不断增多,微生物就开始死亡,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微生物不怕麻辣过分油腻会威胁微生物生存

  微生物水土不服,难道真的是因为成都的气候,还有四川人爱吃麻辣油腻的习惯吗?为此,记者采访了徐恒教授。

  据徐恒说,成都相对温暖潮湿的环境其实是非常适合微生物的生存繁殖的,北方一些城市的生化菌环保厕所在冬天反而要考虑保暖问题,否则微生物就会大量死亡。而在饮食结构上,麻辣并不会对微生物产生任何影响,但如果过分油腻,就会严重威胁到微生物的生存,“这应该是微生物处理粪便的一个难题,但如果把菌种进行专门的本地培养,也能够提高菌种的适应能力。”

  但令徐恒有些不解的是,成都人的饮食并不一定比北方一些地方更油腻,微生物的生存状况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反差。

  他说,规划修建公厕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人流量的问题,依靠微生物处理粪便的公厕虽然环保节水,但也有弊端,最好是用在应急或者是缺乏地下管网的地方。

  记者付真卿摄影陈羽啸

 
 编辑:管彬礼 来源:四川在线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