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的死亡事件因媒体披露而掀起轩然大波,由于没有进行尸检,医学女教授熊卓为的死,究竟是“医院学生医死老师”,还是一场晦暗的黑色幽默,如今便很难辨别得清了。
让公众忧虑的是,如果无法确认临床实习是一种被规范了的行为,那么,就诊时“不幸”成为被“实践”的对象,便是一种真实的恐惧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事情出来,还是让人有点不放心。其实,大家就想知道医院里的这些实习学生到底是不是都是在上级医生指导下给病人看病的……”11月9日晚,在雨雪交加的北京西单,一位市民在华商报记者随机采访时这样说。
尽管卫生部日前的表态让事件漩涡中的北大医院“长舒了一口气”,但无可否认,“北大医院非法行医”事件给人们造成了震动,毕竟,谁都不愿意因为到医院看病,就让生命成为“意外”。
1医学教授之死引发诉讼
复印机、打印材料、没收走的碗筷、昏暗的光线,如果不是客厅的一侧墙上摆放着熊卓为的遗像,很难相信这就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王建国教授的家。
3年来,“凄凄惨惨戚戚”的生活,让憔悴不堪的他无时无刻不挣扎在痛苦的思念中。“我们生活很幸福,她一走,这个家就没了!”11月8日晚,王建国怆然地说。
熊卓为是北大医院医学研究所教授,著名的心脑血管专家,2006年1月,在北大医院做完骨科手术后第6天离世,终年49岁。
熊卓为出身医学世家,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毕业。2004年受聘北大医院心血管研究所任研究员、教授。
北大医院院办副主任戎龙称,正因为这是一位重要病人,在熊卓为突发紧急情况后,全院不仅调动了一切力量进行抢救,还请来外院的两位院长施救,可最终还是没能挽救回熊教授的生命。
但王建国却不这样看。他经多方调查,认为院方对妻子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与岳母管慧英一起将北大医院告上法庭。他们在起诉状中指出:2006年1月23日,熊卓为感到腰腿疼痛,入北大医院诊断为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后于1月24日做了手术。术后第6天下地行走时忽然晕倒,北大医院两名非医务人员(即实习医生)进行了抢救,后转由医务人员抢救,但最终没能挽救回生命。死亡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王建国和管慧英认为,北大医院存在术前检查不全面、对血栓形成等防治不当、抢救不当等过错,索赔512万多元。
北大医院回应称,术前诊断明确,有手术适应症,手术符合操作常规,且对患者产生并发症的抢救及时得当,并不存在违规行为,患者死亡与该院诊疗行为无因果关系。
为了打赢这场官司,王建国放下手头的工作,开始忙着与案件有关的事。3年来,一个又一个困扰成为噩梦,生活也变得黯然无光。“我必须为妻子讨一个公道,虽然我和妻子都非常热爱北大”。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