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婆婆因儿媳未经其批准买内衣裤怒砸水杯果盘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重庆晚报  2009-11-23 17:17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任洁制图

  重庆晚报11月23日报道 悄悄新买两套内衣裤,竟然惹得婆婆在家砸东西。感到很委屈的儿媳陈薇,前日在家哭个不停。站在一旁的丈夫,刚安慰媳妇两句,就遭到他母亲的斥责,抱怨儿子有了老婆忘了娘。

  未经批准买了内衣

  家住大渡口区松青路金色世纪小区7栋29岁的陈薇,昨日说起买内衣的事情,仍觉委屈。通过报纸得知商场在打折,上周六,她和丈夫王文一起逛街买东西。当看到一名牌内衣裤“满300省100”,小两口心动了,挑了两套,打折下来,原价700多,只要500块。

  正要付钱时,陈薇突然一声尖叫,拍着脑袋说“遭了”。王文急忙问怎么回事?她支吾着说:“还没给你妈打电话呢。”“这内衣裤是私密的东西,不用说。”王文安慰。“如果她怪罪怎么办?”陈薇还是有点害怕。“把东西悄悄放进衣柜里。”丈夫出主意,立刻得到小陈的认同。

  前天中午,回到家的小两口,见母亲在厨房做饭,飞奔回卧室,马上把新买的内衣裤放到衣柜里,再把口袋扔了。

  “野蛮”婆婆砸东西

  “啷个没看见过呢。”前日下午,在家打扫卫生的婆婆李信义,把儿子和儿媳晾干的衣服,放到他们的衣柜时,偶然发现有两套崭新的内衣裤,连标签都没扯掉。一瞧价格,共700多块钱,顿时脸色变得很难看,“背着我去买东西,也不事先打报告,胆子太大了。”

  邻居张友成说,前晚七时许,对门家里传出吵闹声和玻璃破碎的声音。陈薇坦言,得知新买的内衣裤未经批准,婆婆一边指着她的鼻子大骂不孝顺,一边砸水杯、果盘,吓得她和丈夫把婆婆的双手抓住,一个劲儿求饶。

  “连我最喜欢的烟灰缸都砸烂了。”王文苦恼,他母亲一发威,见到啥子东西,拿起就乱砸。尽管他和妻子抓住了母亲的双手,但还是有部分物品惨遭砸烂,客厅的地板上,到处是玻璃碴。

  买东西打报告是规矩

  陈薇说,婆婆如此生气,是有原因的。结婚两年来,婆婆一直有个“命令”:买任何东西,必须给她打报告,还得说清楚在哪里买的,多少钱。为了家庭和睦,陈薇接受了婆婆的要求。

  “最开始经常忘记打报告。”陈薇记得,有次买一箱牛奶,提回家才想起汇报,惹得老人一脸不悦,唠叨两个多小时才结束。还有一次,买条裙子,也是忘记打报告,当晚,婆婆不仅不准她吃晚饭,更让她写检讨书,整得她哭笑不得。

  陈薇的好友李源媛说,上个月她一起逛街,陈薇首先给她婆婆打电话,说要买啥子东西,得到批准后,才敢掏钱。

  “小到一根针,大到电器,任何东西,必须打报告。”陈薇感慨,这次只因丈夫“雄起”一把,结果,惹得婆婆第一次乱砸东西,一点不划算。

  婆婆 不乱花钱至高无上

  现在的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节约的好习惯。让儿媳买任何东西打报告,说一说买的啥子东西,买成多少钱?完全是为了他们好。如果买东西,不管价格,不管是否有用,盲目的花钱,势必会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以后,哪有钱养家养小孩。

  至于“野蛮”,如果不狠一点儿,年轻人根本记不住。这次买的内衣裤居然花了500块钱,好浪费哟。如此花钱,不砸东西才怪。

  儿媳 体谅婆婆的心情

  婆婆也是为我们好。正是由于婆婆的出发点是好的,我才从未顶撞过婆婆,甚至连拌嘴都没有。作为家长,肯定是希望子女的积蓄越多越好。让自己买任何东西都打报告,就是基于这种心态吧。如果以后自己当母亲了,也会像婆婆这样,不准娃儿乱花钱。不过,婆婆的方法不对,既不能砸东西,乱骂乱责怪,更不能啥子东西都要求打报告。比如内衣裤或其他比较隐私的东西,不应过问。

  儿子 老妈不能够野蛮

  像内衣裤这类私密性的东西,凭啥子非要给母亲说嘛?而且,我们自己掏钱买东西,没花过家长一分钱,不给父母打报告,合情合理。如果母亲要求买东西必须打报告,是怕他们乱花钱,还能说得通,那么,乱砸东西,肯定不应该。

  我有话说   观念冲突起纷争

  周小燕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老人都有节约持家、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年轻夫妇花钱,必须冲动,甚至是月光族,没多少积蓄,与老人的观念产生冲突。这会让老人觉得担心,才会要求打报告,其用心良苦,是值得肯定的。

  同时,两代人的不同消费观,往往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线,容易引起纠纷。我建议,必要的储蓄应该有,但也应有一定的零用钱,不能太机械化,只准存不准花,只要把握好度即可。我觉得,经过砸东西这样的事情,反倒会让两代人敞开心扉,把心里话说出来,达到沟通、交流,消除矛盾的目的。

 
 编辑:梁铮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镇巴县六旬老汉砍死怀孕儿媳被判死缓   09-11-22 19:20
·八旬婆婆照顾瘫痪儿媳12年 靠拾荒付医药费(图)   09-11-05 11:15
·汉阴一儿媳拳殴婆婆致死亡 只因嫌其替女儿做作业   09-10-21 07:47
·为喂儿子吃一块饼干 母亲半夜里爬上儿媳的床   09-10-16 09:29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