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湖北仙桃口罩黑作坊一黑到底 工人粘口水进行包装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央视网  2009-11-28 16:5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无证口罩暗渡陈仓,进入正规销售渠道

  看到记者在湖北仙桃拍到的那些画面,恐怕大家都很为这些一次性口罩的卫生状况担心,非但没有任何杀菌消毒的工序,而且原材料、成品跟垃圾搁在一起,生产环境十分恶劣。

  国家药监局在近日发出通知,再一次强调生产口罩的企业必须具备医疗器械注册证。可我们记者在黄荆村和郭河镇发现,当地数量众多的家庭作坊都不仅没有生产资质,连营业执照都没有,不少窝点只是看到甲流疫情一来,口罩俏销,买台机器就干起了这行。这些没有生产资质也没有质量保证的一次性口罩又是怎么拿到合格证卖到市场上去的?接着看我们记者的调查。

  这是记者在仙桃黄荆村拍摄到的一家生产口罩的作坊,这位村民告诉记者,他生产出来的口罩根本不愁销。

  记者:“我不相信你这能卖出去?”

  仙桃市黄荆村村民:“我这么给你说吧,我做内销质量的话,怎么说,只要是没有明显的那个的话,我们内销肯定是有渠道,我都不担心。”

  看着地上有一箱次品,记者以为这位村民会把它们都当废品处理,但是老板竟然告诉记者,如果一个次品比正品便宜3分钱的话,照样有人买。

  记者:“你那次品压着也是压着?”

  仙桃市黄荆村村民:“次品不会压的,我们次品你放心,肯定会出去的。”

  没有相关的证照和资质,可是这家作坊的老板卖次品也显得底气十足,丝毫不担心他的销路。

  记者:“你以什么价格出去?”

  仙桃市黄荆村村民:“肯定,我可以武断的跟你说。”

  记者:“有什么人会买那种口罩?”

  仙桃市黄荆村村民:“我昨天走掉的活,就是400万。”

  记者:“那么这些小作坊的销售渠道到底是怎么样,为此我们来到了这个刘口高架桥,这里是仙桃各乡镇通往彭场镇的的必经之路,彭场镇使全国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基地,全国有50%的无纺布都来自这里,所以在彭场镇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医疗及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我就在这里等一等,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发现。”

  在等候大约两个小时后,一辆送货的小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车从郭河镇开出,车上装载的货物从外包装上可以看出来是一次性口罩。开了半个小时以后,这辆小货车到达了彭场镇,并开进了一家看上去颇具规模的企业。

  小货车车主货进入厂区后,穿着卫生用品生产企业防护服的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帮着他卸货。

  记者:“你家里还有多少?”

  仙桃市郭河镇村民:“20多万个吧。”

  记者:“都送到这里来吗?”

  仙桃市郭河镇村民:“是。”

  货主告诉记者,他送的这批货正是来自自己儿子在郭河镇的作坊,目前,随着各国对H1N1流感的日益重视,全球对一次性口罩的需求量猛增,因此,大厂家的生产量供不应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围的小作坊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上都能搭上大厂家的顺风车,通过大厂家的资质证明顺利销售出去。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生产医用口罩的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注册,经批准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后方可生产和销售。从正规渠道来看,这些小作坊生产出来的产品根本就不能销售出去,但是,把货卖给大厂家,或者大厂家在产量不足的情况直接向小作坊订货,这些卫生情况等各种生产条件不达标的小作坊就不愁口罩没销路了。

  通过这位送货人,记者见到了这家规模较大的企业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由于他的企业是以外销为主,他也没有内销的相关许可证,但是,要解决证件的问题并不难。

  彭场镇某卫生用品企业:“借其他人的证。”

  这位老板告诉记者,如果从他的企业进货然后内销,他可以想办法弄到相关的许可证。

  彭场镇某卫生用品企业:“证的钱我帮你出50%,证的钱是销量的5%。”

  借证,也就是以有资质的企业名义对外销售,只要给对方一定的费用,什么来源的一次性口罩都可以顺利进入市场,这几乎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不少小公司,小作坊都深谙此道。

  黄荆村加工厂负责人:“我们是小公司,用朋友的证。”

  记者:“用他的证可以吗?”

  黄荆村加工厂负责人:“当然可以了。”

  至于外包装,在这些小企业看来就更不是问题了。

  彭场某卫生产品企业负责人:“你想要什么样的包装就给你做什么样的包装。”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前面郭河镇那位老板娘打包票说产品质量证照她能弄到。当时,我还怀疑她会不会是去做假的合格证。其实,他们的手段比我们想像的还高明,人家能直接找关系借到真证照,这一下就变得真假难辨了。

  看来这种借证现象在仙桃当地并不是个别存在,甚至已经成了口罩生产行业的一种潜规则。小作坊生产的不合格口罩就这样暗渡陈仓,顺顺当当进入正规销售渠道,流向了全国各地。那么,这些真正具备生产资质的正规企业里又是什么样的景象?

 
 编辑:李斌 来源:央视网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药监局:生产“抗甲流口罩”企业无证生产被查封   09-11-11 14:37
·卫生部:“防甲流口罩”并无显著功效   09-11-10 09:56
·甲流来袭个性口罩走俏街头 到底咋戴有讲究(图)   09-11-09 19:52
·我国研制成功可抑制甲流病毒口罩 水洗不会失效   09-11-09 13:47
·可抑制甲流病毒口罩研发成功 抑制率达到92%   09-11-09 09:14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