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贼时机 何时出手抓,大多凭感觉判断
民警出动一般都是两个人搭班,老黎和张军峰是多年的老搭档。他们发现小偷后,要么打出租、要么坐摩的跟踪。“反扒民警,亲眼见到小偷‘出货’的几率并不高。”老黎说。一般都是打车跟着公交车跑,等小偷下车了,一名便衣民警跟着,另一人拦停公交车,如果有人丢东西,马上通知跟小偷的民警抓人。“出手抓小偷的时机,大多凭感觉判断。”张军峰说,小偷上车后,一般会和目标乘客贴得非常近,得手后,会向车后门靠近。下车后跑着穿过马路,或者搭出租车、或者乘坐公交车向反方向逃去。此外,两个小偷一起上车的,中途有一人下车,可能就是转移赃物。同时,小偷得手后的表情也比较兴奋。
这时,也是反扒民警出手擒贼的时候了,“大多小偷一般不会反抗,也有人会反抗抓捕,而反击的几乎没有。”
常有危险 以少斗多小伤不断
今年9月份,在鱼化寨公交站,民警抓住了一个小偷,在便衣打电话通知同事支援的空当,小偷同伙赶来,想将小偷抢走。一大队教导员杨继荣在现场被小偷的一个同伙持刀刺伤。
昨日上午,民警马卫平伸出双手,右手虎口内侧,伤疤仍然清晰可见。马卫平说,今年11月初,在西郊一民房内,一个十余人的聋哑人盗窃团伙住在此处。马卫平和两个同事带着聋哑老师一同赶往。小偷起先很配合,三个民警铐了一大部分,由于手铐不够,4名嫌疑人没有被控制。当三名民警堵在门口时,十几个聋哑小偷向门外横冲直撞。此时,不远处几位市民得知原委后,帮民警将嫌疑人带回一大队。马卫平的右手在执法时挂了彩。
便衣民警之所以两人搭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抓住“出货”小偷的同时,要找到失主和赃物。今年9月份,马卫平抓住一个偷手机的小偷,当同事赶来支援时,小偷将手机扔到草丛里,半天都没找到。好在被热心群众发现,送到一大队,“要是找不到手机,小偷就没办法处理。”
民警委屈 乘客不知情埋怨办案人员
说起上次被乘客埋怨,张军峰感慨万分。今年8月的一天,张军峰跟两个小偷上了公交车,小偷“出货”后,张军峰看到赃物被转移到另一小偷身上,便将藏匿赃物的小偷抓住。随后,他亮了证件,希望司乘能配合稍等一下。张军峰给老黎打了电话,老黎正打车赶来,但过了几分钟,车上就有乘客喊:抓住小偷了,就带回去审查嘛,我们还要赶时间上班呢。这一喊不得了,车上乘客都有意见了。
张军峰硬是在车上坚持了20分钟,直到老黎赶到,将另一“出货”小偷抓住后。张军峰才说出了实情:原来,车上有两个小偷,身上都有刀片,他控制了一个,为了保证乘客安全,他叫老黎支援,希望将两个小偷都抓住。直到这时,车上乘客才表示了理解。“乘客不知情没关系,只要能将小偷绳之以法,受委屈是小事。”
安全提醒 排队上车,不给小偷可乘之机
“乘车时,将财物放置在视力范围内,不要拥挤,排队上车,小偷就没有可乘之机了。”公交分局一大队教导员杨继荣说。
昨日中午,在城西客运站,公交分局大站值勤城西客运站的班长王阿姨说到小偷时很无奈:“车来了,大家都拼命挤车,拥挤的过程中,背包、口袋、手机链全露了出来,我们也经常提醒乘客,有时用手中的黄旗戳一下被盯着的乘客,有时用脚踢一下正要被盗的乘客。有时甚至用身体挡在小偷和乘客之间,大声提醒乘客不要拥挤。”“我们一般不敢和小偷正面冲突,只能通过一些技巧提醒乘客”,王阿姨说。本报记者杨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