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属打出牌子,列举学校过错
■记者 潘京 文/图
11月26日早上,上海海事大学2009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被发现在学校宿舍自缢身亡。截至昨日,尽管家属与学校就死亡慰问金已达成一致,但由于死者亲属坚持要求校方删去协议中“对杨元元之死学校不负有责任”的内容,以致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早让杨母上楼查看也许能救女儿
家属 证据:杨元元手机显示7时29分前杨母即到宿舍楼喊女儿
12月13日中午12时,本报记者冒雨来到位于上海市临港新城南端的上海海事大学新校区。经多方询问,终于在招待所一处单间内见到了杨母望瑞玲和杨元元的舅舅望建华。只有十多个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张床占据了大半空间,桌子上、地上凌乱地摆放着一些生活用品。望建华说,本来11日时双方就已经谈好,学校给16万元赔付,但在签协议的时候,他们家属发现里面有一条是“校方对杨元元的死不负有责任”,家属对此难以接受,要求校方删去该条,但校方就是不删,遂致谈判陷入僵局。
杨母望瑞玲说,就是因为学校宿管人员不断逼迫她离开宿舍,导致女儿心理上接受不了才寻了短见,学校怎么能说不负责任?她说,11月26日早晨7时30分在学校第三食堂见面,是她前一晚与女儿在电话(注:借别人的)中就约好了的,结果她7时一刻去了以后没见人,就感觉不对。她随后来到女儿住的24号宿舍楼下大声喊杨元元的名字时,没有回应,她便停下了,“求宿管员上楼到女儿房里看看”,结果被拒。由于同时有学生提醒她的喊声会影响其他同学休息,她便不再喊了——当时,曾与杨元元同宿舍但后来搬出去的女同学徐晖因杨母的举动,还给杨元元发了一条手机短信,短信是“你人在哪儿,你妈好像在找你”,本报记者从杨元元的手机上看到发短信的时间为2009年11月26日7时29分37秒。
找不着女儿,望瑞玲想着刚才她过来的时候可能与女儿走岔了,女儿见不到她也许就去了她住的出租屋,于是就往自己住的地方走,但还是没有见到女儿。
由于出租屋与学校有相当长的距离,等她再返回学校时,已快8时30分。随着不祥的预感愈来愈强烈,望瑞玲想进宿舍找女儿但再次遭到宿管人员的拒绝,无奈,她只好来到学校3号门找保安给徐晖打电话,让她联系一下其他人去女儿房间看看,究竟出了什么事。其间,她还不断央求宿管员希望上楼查看,一位男宿管员遂与她上楼打开了杨元元所住的506号宿舍门。进屋后,屋里没人,但从紧闭的卫生间门下方的百叶窗里,望瑞玲看到了地上的女儿的腿,因门反锁着没法打开,男宿管员立即联系宿舍巡视员赶到现场,报警的同时并找人开锁。
望瑞玲说,要是自己第一次到宿舍找女儿宿管人员能让她上楼查看,也许女儿就不会死,校方怎么能说不负有一点儿责任?尤其是,自从11月21日她离开女儿宿舍后,女儿情绪一直很差,甚至还流露出“活着没意思”的情绪,而这都是校方不断逼迫她离开女儿宿舍导致孩子精神上极度低落所致。
12月12日下午4时,望瑞玲的儿子杨顺顺已从北京赶来,他在看过协议文本后,也坚持要求在校方拟好的协议中删去对杨元元之死不负责任的内容。
校方 未突然撵走杨母自杀系个人原因
证据:杨母住了两个多月学生宿舍;学院“人性化”提供给杨元元一份300多元“助学岗位”补贴
针对杨元元家属的指责,昨日下午,上海海事大学宣传部长彭东恺却指出,杨的自杀是其自身原因所致,校方对其并不负有责任,所谓校方逼迫其母离开才导致杨元元自杀的说法,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彭东恺告诉本报记者,杨元元入学后,其母就与她同住宿舍内,一直住了70多天,学校也没有撵她,但是,杨母与杨元元同住,影响同宿舍的同学,也违反了学校管理制度。为此,学校通过辅导员联系她,让她写了一份申请。“后来申请交上来了,她不仅要求学校给她母亲提供床位,还让给她母亲在学校找一份工作。”
昨日正值星期天,彭东恺所称这份申请尚难以查找。不过,他称,学校为了专门解决杨元元的实际困难,不仅主动让辅导员协助她给其母租住房子,还特别给她提供了一个类似于租房补贴的“助学岗位”,每月大约是300到400元。彭东恺说,从开学到其母离开,两个多月应该给她们租房子留足了时间,因此并不存在“突然撵走其母”的情况,后来杨母租住的100多平方米的房间租金是450元,用学校提供的补贴付房租基本上已经没什么压力,在这一点上,学校做的是很人性化了。“杨元元的死,我个人感觉跟轻生、厌世有关,而且也有性格方面的原因,比如自尊心太强、自我封闭,容易受到挫折的影响等。”彭东恺指出,该校有非常专业的心理教师,如果之前杨母能够及时将女儿的低落情绪透露给老师,通过老师的心理辅导,应该不会发生自杀的意外。
新闻回顾:上海贫困女研究生疑因带母求学遭拒宿舍自缢身亡
杨元元最后24小时:
杨元元的最后24小时 不解知识为何难改命运(图)
这是杨元元30岁生命的最后一天,第二天凌晨,她被发现在宿舍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