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贺岁片”蜂拥上映,小张决定陪父母看场电影。本来是一件让人放松的事情,因为所处的西郊几乎没有电影院,从西郊跑到钟楼,来回路上的奔波,却让父母有些不高兴。
昨日,家住西安市西郊三桥的张先生说:“电影院为什么都是扎堆开,好歹合理分配一下,不要让人来回奔跑扫了兴。”
现状 家住三桥 到钟楼看电影
23岁的张良家住三桥,他最近带着父母一起去看了场电影,“大老远地跑到钟楼,家人本来不愿意,但经不住我的游说,最终同意了”。“去的时候从家门口坐722路公交车先到城西客运站,然后倒车到钟楼,近一个小时花在路上。看的是《三枪拍案惊奇》,我觉得挺搞笑的,但是爸爸觉得很无聊。回家打的花了30多块钱,其实是想表表我的孝心,结果爸爸累坏了,埋怨说划不来。想想老爸说的话,觉得挺有道理,这么大的西郊,竟然没有电影院”。“以前还真没有留意过电影院,这次发现还真是个大问题,不仅我爸妈,西郊的人想看个电影都挺困难的。”小张说。
61岁的段先生是位退休教师,是个老西安,住在阿房二路上。“我现在几乎不看电影了,前几天拗不过女儿的邀请,一家三口专门去大唐不夜城的太平洋电影城看了场电影。家门口刚好有12路公交车,终点就在大雁塔跟前。车上还不算太挤,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看过之后觉得还不错,首先环境好,和我们年轻时候看电影相比,那图像和声音简直是天壤之别,放映厅也多。”“以前看电影是瞧稀罕,现在看电影主要是享受生活的味道。我们那场电影票价是30块钱,这个环境花这个钱还能接受。”段先生顿了一下,“唯一遗憾的是来回路上花费的时间有点长。”“多少年了,西郊却变化很小。如果能建设一些普通影院,大家还是愿意去看的。”段先生说。
选址 新影院选址考虑经济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西安市最少有14家电影院,5家老影院,9家新影院,但几乎都分布在城区和南郊,高新区偏西和东郊各有一家。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西安市分别有城区、纺织城、胡家庙、环西、西七路、土门、小寨、边家村八家工人文化宫,分布都是兼顾到整个城市各个方向的市民,“但坚持到现在还有放映电影业务的,西郊只剩下我们一家了,北郊几乎没有。”边家村工人文化宫分管电影业务的任小霞说,“边家村工人文化宫前几年改造了一下,但是还是无法和新电影院相比,人家都是七八个大厅,银幕块数就是吸引观众的优势。”
保利万和朱雀国际影城运营部刘俊卓介绍,近两三年来,保利博纳、奥斯卡、红叶等院线进入西安,肯定会对老影院造成冲击,也会分流一大批消费者。他说:“放映厅多、设备先进、服务质量好是新影院的优势。”
对于老影院,他有自己的看法:“城区四家老影院屹立不倒,主要是地理位置好、人流量也大,还有部分观众对这些老影院有一种情结在里面,当然它们也一直在改变,要不然还是会被逐渐忽视的。”
提及新影院的选址问题,他说:“建设一个新影院,主要是考虑投资后的经济效益,包括周边商圈、消费人群、消费层次等因素;当然,影院之间的竞争也会出现较为集中的布局。至于在不在西郊和北郊建设新的影院,这是由它们周围的经济环境决定的,投资就是为了有收益。”
趋势 西郊北郊建影院不会太久
西安市文化局文化市场处负责娱乐场所经营权的审批,一位梁姓工作人员介绍,北郊、西郊几乎没有电影院的局面是个事实,随着以前的老影院、剧场建筑和设备陈旧老化,只剩下几家老字号装修后还在继续经营。“从整个西安市来说,北郊、西郊市民在家门口看电影的确成了难题,我们在审批发放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的时候,也会提出让投资人考虑西郊、北郊的建议,但具体的实施我们却无能为力”。
西北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系教授张阿利表示,当前西安市电影院线只有南郊和城区能够满足市民的观影需求,东郊、曲江和高新其次,西郊和北郊根本无法满足市民当前的需要,“因为居住区周围没有电影院,市民观影的意识就会淡化,加之如果要去看电影,附加在看电影过程中的一些额外费用和时间耽搁,也会让他们却步。按照电影产业发展的要求,50万人口居住区域内最好配套有相应座位数的电影院,但我们当前根本无法达到这个要求。随着北郊经开区、东郊浐灞的开发及西郊的发展,这些区域的院线配套会逐渐完善的”。
据一家影院的工作人员称,按照他的经验,一两年之内西郊和北郊肯定会有大型电影院出现,而据他了解,北郊和西郊都各有一家电影院在酝酿中。本报记者 李小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