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18日闭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由于各方分歧严重,不得不延期,截至19日中午,大会还在就最后文件的一些细节进行磋商,各国达成了初步共识。据美联社报道,与会各国最终通过了一份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经过各方彻夜谈判,自7日开始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9日有望落下帷幕,较原计划拖延了一天。
环保组织批“救不了地球”
在18日的会议上,气候大会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宣布讨论这份草拟的《哥本哈根协议》,并进行表决。各方对这份协议草案内容有很大分歧。印度谈判代表称,各国连协议文本该称为“宣言”、“声明”还是其他都莫衷一是,结果很可能是一份欠细节的“政治声明”。草案最后命名为《哥本哈根协议》,环保组织人士戏称不如叫“哥本哈根大灾难”。据悉,这份协议并没有法律约束力,但要求各国在一年之内签署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在2012年后取代《京都议定书》。
为拯救地球,各方争吵12天所获得的这个最新草案被批软弱无力。环保组织批评说:“这份协议救不了地球。”
确保升温幅度不超过2摄氏度
据悉,《哥本哈根协议》最新草案篇幅很短,内容简明扼要。文件中对各国的具体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都没有提及,只在附件中有一份表格,涵盖一些较为重要的细节。文件中标明了美国、欧盟、日本等提供的资金计划以及升温控制目标,即确保全球平均温度的升幅不超过2摄氏度。
最新草案的出台经历了18日艰难的谈判过程。与会的各国领导人在发表完演讲后,又召开小范围会议,继续就达成最后协议进行艰难的磋商。
法律效力协议等明年
发展中国家坚持的双轨制得到了确认。18日凌晨出台的文件草案内容还包括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的内容。各方支持2020年前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的目标,但以有意义的减排行动和透明度为条件,“这些钱将来自广泛渠道”。
此前,发达国家将在2010年至2012年间提供300亿美元。路透社报道,发展中国家在草案中说,它们将同意接受一定程度的减排监督。这份草案还说,今后将就一个或多个具有完全法律效力的新协议举行谈判,务必在明年达成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