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 曹操头骨有可能被复原成像
如果最后确认,男性遗骨确是曹操的话,将来可能据此复原曹操相貌。
将曹操的相貌复原,在技术上是完全有可能的。1972年,在湖南长沙发现的马土堆汉墓,曾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尸。尸主叫辛追,死亡的年龄也在五六十岁左右(所以,现在大家戏称她为“马王堆老太太”)。长沙方面后来特地邀请中国刑警学院教授赵成文,在电脑上进行了复原——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马老太太年轻时是一个大美女。
如果曹操相貌真的被复原了,也应该会有惊讶的发现,极可能突破曹操原有形象,再现真实的曹操。倪方六
特点 墓的规格也是帝王级的
从公布的墓室照片来看,甬道中门有凹槽,当是封堵墓室的门槽,门是用大型砖块封堵的,这就是后来明清帝王陵“金刚墙”和石质墓门的早期形态。
前后室顶部为四角攒顶,甬道为砖券拱形顶,前后墓室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耳室。墓室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属于典型的深埋墓葬,这与秦汉时的葬制极为一致。可见,此墓的规格、等级非同一般,仅墓道就长达39.5米,宽9.8米,不是帝王一级的人物,普通的贵族很难营建这样的墓室,与曹操的身份是相符的。“这个墓里,发现石璧三个,圭一个。圭璧合一,也是判断帝王陵墓等级级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这个圭是只有在皇帝陵墓里才能出现的。”负责挖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考古队队长潘伟斌说。
倪方六(作者为资深文化记者,著有《盗墓史记》、《中国人盗墓史》等作品。)
钩沉
曹操陵墓位置争论
-西门豹祠旁说《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曹操下诏令对身后事作出安排:“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两年后,曹操病逝于洛阳,其长子曹丕遵照父亲的遗嘱,将其遗体运回邺(治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为他举行了简单的葬礼。
-故里说《魏书文帝纪》载:“甲午(公元220年),军治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说曹操死于该年正月初二日入葬,且曹操葬于故里谯陵。以魏文帝曹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为证。谯陵就是“曹氏孤堆”,位于城东20公里外。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还是曹丕出生之地,其中曹操的祖父、父亲、子女等人之墓就在于此。由此推断,曹操之墓也当在此。
-河底说
魏文帝曾下《止临菑侯植求祭先王诏》,有“欲祭先王于河上,览省上下,悲伤感切”之句为据,又有诗曰:“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即令西湟犹堪思,况复当年歌无人”,以之为证,推断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
-七十二疑冢说
流传最广的要属“七十二疑冢”之说了,有史籍记载,认为曹操生前曾设七十二疑冢,一座座如山丘布列,其中必有一座真墓。然而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过去在民间传说中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又使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