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在铜川老城区塬上觅食 记者黄宪明摄
华商报铜川讯(记者黄宪明)喜鹊在民间被称为“吉祥鸟”。随着环境的逐步改善和人们爱鸟护鸟意识的增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基本绝迹的喜鹊,近年来又飞回煤城铜川。这些喜鹊在城市周边、公路沿线,甚至单位院落、居民小区和行道树上筑巢建窝,养儿育女,给城市带来生机,也见证了铜川城市环境的改善。
45岁的铜川市民李先生平时喜欢郊游。他说,近几年来,他骑自行车围着铜川老城区转了几遍,惊喜地发现,多年前已看不到的喜鹊,现在明显增多了。
1月3日,李先生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强,遍布铜川的喜鹊逐渐减少,后来基本销声匿迹了。这几年不一样了,铜川的环境越变越漂亮了,大树也增多了,加上人们普遍有了保护意识,喜鹊等各种鸟类又飞回了铜川,这从城郊一年比一年多的“喜鹊窝”就可以反映出来。
根据李先生的指引,记者在铜川老城区看到不少喜鹊窝,特别是在城区通向城郊的公路旁,随处都可看见一个个“喜鹊窝”。王益区至陈炉镇公路两旁的大杨树上,隔不远就能看到“喜鹊窝”,有的一棵树上有2个到3个。而在210国道印台区至金锁关镇、305省道印台区至广阳镇等路段,所能看到的“喜鹊窝”更多,有的一棵树上就有4个。
铜川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站站长杨国强说,根据野生动物资源普查资料,铜川早些年就有鸟类70多种,近几年种类和种群还在增加。喜鹊等鸟类种群不断增多,主要原因是铜川市近年来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程建设,使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同时,通过宣传,广大群众爱鸟、护鸟的意识显著增强。
记者也从铜川市环保局了解到,2003年,铜川市2级和好于2级以上的天数仅为200天,而到了2008年,已经达到了333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