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曹操墓考古界没争议
据记者了解,考古界对曹操墓的确认没有争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专家赴河南考察,也并不会动摇曹操墓为“真”的结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强调说,对西高穴“曹魏高陵”的判断,依据的是考古发掘资料,后来回收或追缴的东西只是参考。魏武王的年号存在不到一年,所以这一墓葬的时间段非常准确,而且墓葬规格高、形制特点突出,特别是墓葬方位,跟历史文献吻合,出土文物上的铭文所反映的墓主人信息重要性不容置疑。
记者和陕西省几位考古界的权威人士进行了交流。他们一致认为,对这一结果没有异议。一位赴河南参加过曹操墓论证的陕西省著名考古专家说,现在提出质疑的全是“半外行”,因为现在人们都想要发言权,一些人还想借机成名,可以理解。
曹操墓公布后,正在郑州开会的曹操高陵墓葬考古队领队、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殷墟考古队队长唐继根一条短信,说:“此乃曹公也。”
1月8日,记者在京采访了唐继根。他说:“作为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安阳从事考古活动的考古学者,我认为,这次出土的是曹操墓,已有基本定论,没有问题。大多数质疑的声音基本在说外行话,都是抓住单条证据来质疑,没人系统地分析全部证据。更谈不上否定考古学界拿出的系列证据,对考古部门而言,只有多种证据朝向一个目标,才是铁证。”
“江苏省考古学会会员、盗墓史专家”倪方六质疑未必是曹操墓,认为没有出土墓志或哀册是此次挖掘的最大“硬伤”。据考古行业内部人士讲,这位所谓的“专家”一座墓都没有发掘过,连基本的知识都很欠缺。
据了解,曹魏时期正是使用墓志的转型时期,社会上还不大常见使用墓志,因此曹操墓中不必一定有墓志。古代墓志铭一般只用于社会中下阶层,并不用于帝王墓,帝王墓中用的是哀册。对于几乎具有帝王地位的曹操,即使当时墓志的使用已经普及,肯定也不会用墓志,但他也不会用哀册,因为他并未称帝。他的墓葬既没有墓志也没有哀册才是最正常的。
风口浪尖的专家们
不少知名专家也被卷入质疑风波。观复博物馆馆长、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记者搜索了马未都的博客,他就曹操墓发表言论的文章写于2009年12月28日,认为“两件最有力的铁证并不是考古的正规发掘,而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
据记者了解,马未都所指的两件刻有“魏武王”字样的石牌,其实只有一件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另外还有7件均出自现场的考古发掘。此后,马未都先生再未写文继续,只是在随后的一次媒体连
线中说:“大家说我质疑,我不在现场也未见实物,无权质疑,我只善意提醒。”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也是非常被动地被推上前台。1月8日,记者在京见到刘庆柱时,他说自己非常无奈,手机都被打爆了。不接吧,媒体会说自己架子大;接吧,常常会被断章取义,引来更大的事端。
一位网友讲,现在人空虚无聊的时间多,需要制造事件来发泄、娱乐自己。“曹操来了”,当然不会放弃。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操墓被娱乐了,刘庆柱、马未都也都“被娱乐”了,并被外力推到了对峙的两端。
记者发现,目前质疑声最强烈、“火药味”最浓的是倪方六。他质疑曹操墓的真假,也质疑河南方面的动机。在凤凰卫视做节目时,倪方六发现现场观众并不支持他的观点时,又开始质疑现场观众被河南收买了,甚至质疑凤凰卫视给他下了套。
1月10日晚,记者见到了潘伟斌。“倪方六说这些话真是太没意思了。我相信公众在了解事实真相后会有自己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