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九器
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商“google(谷歌)”,可能要退出中国市场。没有多少人相信“谷歌”真的要离开,但也没有多少人坚信它不会离开,这个带有浓烈后现代意味的搜索工具,既然能成为造就“世界是平的”的第九大力量之一,既然能空前地碾平一切知识面前的障碍,那么,这样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异类”,又有什么事情它做不出?离开还是留下,皆有可能。
如果它的离开是对中国市场的失望,我们不妨欢送它,就像欢送一切舶来的失败者一样;如果它的离开是对中国式管制的不适应,我们也不妨理解,毕竟全球化下的市场行为也是不同制度、文化和思维的融合与妥协;但是,如果它的离开可能让很多中国人失却一条寻求知识的重要通道、失去一扇眼观世界的窗户、束缚正日渐开阔的视野,我们必须以开放的文化心态说声:请留下,谷歌。
谷歌留下,它至少可以做一条互联网搜索领域的鲶鱼,它不一定是吸金大鳄,不一定在市场摧枯拉朽,但它可以用光怪陆离的创意、千奇百怪的创新去启发中国人,能够以其强大的专业素养来搅动市场竞争,激励本土企业的成长。
谷歌留下,它至少在一个曾经历长期封闭的国家,可以帮助剪除一些思维束缚的壁垒,多一条整合知识的渠道,多一种掌握信息发展自我的机会。
谷歌留下,它至少是体现中国开放自信形象的一种象征,一个在互联网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科学工具,一个给无数人的生活、工作和成长带来重要影响的文明成果,它的存亡去留,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蕞尔之事。
尽管“谷歌退出”的根本原因仍扑朔迷离、众说纷纭,但一个令人心悸的因素正在无形的世界迅速传播——— 谷歌不适应中国式管制——— 牌照门、偷税门、侵权门、涉黄门等一系列波折让谷歌一度焦头烂额。这是个近乎无解的理由,因为这样的理由明显带有“开放-管制”相对立的逻辑,简单的认同这一理由难免有失肤浅。我们更愿意把“谷歌与中国式管制”看做两种文化的碰撞。
谷歌的背后是一种基于精神信息领域的最为开放的文化,以及渗透其骨髓的美国文化;谷歌进入中国,它面对的是一个改革开放才30余年的社会,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大转型的环境。前者遵循没有边界的开放,追求精神世界的天马行空;后者遵循循序渐进的开放,追求稳定下的发展。这是两种指向和终极目的有相当差别的文化,之间难免出现摩擦。但谷歌和管制之间并非格格不入,通常不同文化在融合前必有碰撞的开端,碰撞的文化通过对话、了解和妥协,也必然会走上融合之道。正如“不存在完全不受管制的自由”之后一定要加上 “自由必须以不伤害其他人为限”的后缀,“每个国家的管制”也一定要建立在“遵守宪法和民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之上,如此,才能让“自由开放的需求”和“适当的管制”握手言欢。
谷歌的奇迹是民众的选择、发展的趋势,离开中国所带来的“中国人诸多不便”恐怕更有悖于其“不作恶”的座右铭,在这样的理解下,谷歌最需要做的不是一走了之,而是正视文化碰撞融合的规律,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在循序渐进中与中国社会现实不断互动融合。
如果一定要说出留住谷歌的缘由,那就是开放,对,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需要与一切能推进进步的文明成果进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