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墓研究学者刘振东说,西高穴大墓“一条墓道、多室砖墙”的形制与东汉王侯墓相合,“无回廊、近方形墓室”则代表了魏晋转折时期的风格,基本符合“曹操墓”的应有特征。
从事古代人骨研究的考古所研究员张君说,根据颅骨骨缝愈合程度判断,出土的遗骨可以断定为属于56岁以上的男性,符合曹操的死亡年龄。
据髋骨等特征判断,出土的两具女性遗骨年龄基本可以认定为50多岁和20至25岁。但老年女性是否为与曹操同穴合葬的卞王后,王巍认为将有待进一步证明。卞王后卒于50多岁还是70多岁一直存有争议。
针对呼声很高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定,张君说,人骨DNA降解很快,父系遗传的测定更为困难,且盗墓者基因污染和曹氏后代身份难以确认等因素,因而可行性不大。
考古所科学测年法专家张雪莲表示,利用碳14测年,较为精确;但西高穴大墓人骨有所损毁,其准确性仅能达到100年误差范围内。如男性遗骨确属曹操本人,结果可能在公元210年至公元320年,目前这一实验尚未完成。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曹魏高陵”发掘主持人潘伟斌介绍,该墓葬多次被盗掘,2008年12月开始抢救性发掘,第一阶段发掘于2009年12月结束。目前已出土铭牌、铁甲、铁镞、铁剑等约250件,其中包括3枚同时期的东汉五铢和2个保存较为完整的陶俑。
王巍表示,对“曹操墓”的质疑有利于更多人关注考古,经过进一步研究论证,考古专家将向社会公布最终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