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6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劈波斩浪,驶向亚丁湾。
根据护航任务的实际需要,编队配备了7名女军人随舰出征。在远航的150多个日夜里,她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神圣的使命,与800多名男军人一样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纵横驰骋,风雨兼程,“浮动的国土”就是她们精神的营地。
亚丁湾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5个小时,当护航官兵在浪涛间入梦时,祖国大地正迎来黎明。每一次日升月落,她们面对东方深情张望,回眸间总流露出几许牵挂与思念。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她们更是军人——以战斗员身份远航的中国女军人。
英国将军祝愿她成为女舰长
邵小琴很年轻,却有令很多女孩羡慕的经历。
2002年,她还是南昌大学医学院的一名大二女生,时逢军队开始从在读大学生中招兵,她毅然报名应征,投笔从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这个上饶女孩成为江西省第一批女大学生士兵。
两年后,她又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报考军校。结果,她如愿考进了第二军医大学,走进了飒爽英姿的红十字方队,成了一名戴着红肩章的军校学员。
2008年,邵小琴军校毕业,被分配到东海舰队机关医院做了一名保健医。望着碧波万顷的大海,她常常想,什么时候,我才能航行在大海上?
2009年7月12日,她接到命令,随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医疗保障任务。她来到了指挥舰“舟山”舰,成了首次随战斗舰艇远航的中国女军人。
登上战舰那天,邵小琴在日记里写到:“今天,是我第一次住进舰艇。马上就要离开祖国,突然间我觉得自己挺伟大的。今天我以祖国为荣,明天祖国将以我为荣。”
航渡过程中,很多人都晕船了,而她一直忙着工作,竟然毫无晕船反应。大家都说:邵小琴,天生不晕船。不过,航行中舰艇晃动厉害,为防止睡觉时掉到地上,她每每都要抓住床头的护栏入睡,把两只胳膊抓得酸疼酸疼的。
远航,每一天都在向陌生海域挺进。巡诊、看病、消毒……每次她们去住舱消毒时,战士们都把床铺、桌椅、物品收拾得井井有条,把舱室打扫得一尘不染,比迎接舰务部门的内务检查整理得还好,有的还喷上了空气清新剂,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在这些“珍稀”的女同胞面前,他们要表现出男人的细腻来,大约这种心理永远只存在于男人的内心世界。刚开始去消毒时,邵小琴她们都戴着口罩,久而久之,从战士们的眼里看出了一丝怪怪的感觉,再以后,女同胞们都十分默契地摘掉了口罩,尽管消毒药水有些呛人。
每天起床后,邵小琴都要总结一下昨天的工作,想想今天要做的事。她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要对来医务室看病的官兵使用温馨话语。“战友你辛苦了!”“看把你累的,先坐下歇会吧。”由此,她得到了“温柔天使”的美誉。
一线护航官兵每天都给她感动,她说没有理由做不好工作。有一次,她正为患感冒的直升机飞行员刘进坤输液,广播里忽然传来了“直升机备航部署”的通知,只见刘进坤拔下针头就出去了……望着晃动的输液瓶,邵小琴愣了好半天。这一瞬间,她感觉到了“军人”两个字的分量。
有一件小事,邵小琴至今感动不已。战斗舰是全封闭的舰艇,为了满足护航官兵远航中的体能锻炼需求,总政治部为编队配发了跑步机等室内文体器材。为了有充沛的体能,邵小琴坚持每天在跑步机上快跑半小时。一天,她正在跑步,忽然一名小战士叫她:“邵军医,给你这个。”邵小琴一看,战士递给她的是一卷扎头发用的橡皮筋。原来,上舰几个月,她们女兵的头发都长得很长了,跑步时流出的汗水把头发粘到脖颈上,汗淋淋的。舰艇停靠阿曼萨拉莱港补给休整时,这名细心的小战士悄悄买了这卷橡皮筋。
“你以后跑步时,用这个把头发扎上会凉快一点。”
邵小琴当时只顾了感动,竟然忘了问战士的名字。编队返航后,那个战士就退伍了。她真后悔自己那么粗心。
北约海军508护航编队指挥官、英国皇家海军奇克准将访问“舟山”舰时,因为舰上的翻译人员不够,邵小琴被临时安排担任翻译。看到舰上有女军人,准将饶有兴趣地对邵小琴说:“我们‘康沃尔’号驱逐舰上也有女军人,其中5名女军官,30名女士兵,很快我们英国就有女舰长,但愿不远的将来你指挥着中国军舰来访英国。”
邵小琴用流利的英语落落大方地回答道:“当女舰长我可不敢奢想,不过我可以把在战斗舰艇上生活的经验,与未来的中国女舰长们分享。”
奇克准将笑着伸出大拇指:“中国女军人,不简单!”
三闯印度洋的中国海军女兵
夏贞贞是东海舰队某支援舰支队医院的护士,一级士官。与和平年代中国无数女兵一样,她的军旅生涯本来波澜不惊。在医院里,她总是在打针、护理、巡诊这样平常的工作中度过。她一直相信人生有某种机缘,相信有一个既定的驿站在远方召唤着她,相信自己平淡如水的岁月会泛起激动与喝彩。
终于,在2006年她即将迎来20岁生日的时候,有幸被选中随某新型战舰编队赴印度洋进行远航训练。那时她还是一名义务兵,担任随舰医疗保障任务。紧接着,那年年底,她再次跟随编队来到印度洋。两次为期一个月的远征印度洋,将她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也是从那时起,她与“千岛湖”远洋补给舰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