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曹操DNA鉴定”是科学 还是“无厘头”(组图)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01-28 06:48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高调的回应——

  “隔行如隔山”并非心血来潮,不是套钱

  网络上的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复旦大学校园里的“始作俑者”却充耳不闻,他们甚至没想到批评来得这么快、这么多。

  相关消息发布的次日下午,华商报记者在复旦大学采访了负责这项研究工作的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李辉博士。这名1996年上海市高考状元、中国第一个人类生物学博士回应说,全国征集曹姓男性并非“拍脑袋”心血来潮。其实,这不过是始于5年前的一项国际“大研究”中的“小项目”。

  这项研究名为“国际基因地理人类迁徙研究计划”,是由全球15个顶级的人类学实验室共同协作,目标是画出一个人类“谱系树”。就像一棵树那样,从根部到树干、到枝条、再细化到一片叶子,勾勒出现代人类走出非洲后的迁移路线。

  而画这棵“树”,涉及分子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多个学科。其中最重要的依据,就是“人体DNA样本里那些经过几百代人都不会改变的遗传标志Y染色体”。

  李辉所在的现代人类学实验室,负责这项国际研究计划中的东亚、东南亚地区的样本采集、分析、测试工作。如今,实验室数据库里有20万个样本。李辉说,2005年开始的这项国际研究,5年一个小结周期,目前“已经把‘树干’画好了”。

  当“曹操墓”的真伪争论不休时,课题组检索数据库,在20万个样本中,找到48个曹姓男性样本。李辉研究发现,48个样本来自3个方面:中原、东北和甘肃青海地区。对比其Y染色体,东北的类型代号多是M48,而甘肃青海地区的类型非常杂,没有规律可循,中原的类型主要是M134。从现有的十多个中原曹姓男性样本来看,李辉认为,其来源“极有可能有规律可循”。

  可惜样本太少,不足以说明问题。于是,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的设想出笼了。

  对于种种尖锐的议论批评,31岁的李辉淡淡一笑,认为这是“隔行如隔山”,“免疫学和分子人类学差得太远了”,“他们认为不能做,可对我们来说,得心应手”,“不是被谁忽悠了,更不是所谓‘套上面的钱’。”

  李辉澄清说,国际基因计划的资金来源于国外,“我们不会拿这个(曹姓DNA研究)来申请国家的钱”。

  但质疑声不会因为被质疑方的泰然处之而减弱。面对越来越多的疑问,1月26日,复旦大学专门举行情况说明会,李辉和该校历史系教授韩升就此进行详细阐释。华商报记者注意到复旦方面措词的严谨,没有出现“曹操墓”这种定性式的字样,而代之以“用DNA技术辨别曹操后裔和河南汉魏大墓出土人骨”。

  神奇DNA技术——

  “遗传密码Y染色体记录着祖先的历史”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把几千年前的古人与现代人联系在一起?“曹操墓”遗骨究竟还能不能提取出DNA?日前,李辉博士两次向华商报记者阐释相关原理。

  简单地说,在人类繁殖过程中,父代把自己DNA的一部分,即Y染色体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也就是说,同一父系男性的Y染色体是一样的。Y染色体共有6000万个碱基对,可以理解为一条“链”上的6000万个“点”。不同支系中会有非常细微的差别,但主要的特征几十代、甚至上百代也不变化。研究“遗传密码”Y染色体,就能发现人群在父系关系上的迁徙和发展。复旦方面准备用DNA技术辨别曹操后裔与“曹操墓”之间的关联,正是这一原理。

  事实上,当“曹操墓”遭到质疑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曾表示,遗骨标本的古代人类DNA研究也将展开,但他预测会面临一些技术难题:一是遗骨保存差,被水浸泡过,不知能否提取到完整有效的遗传基因数据;二是找到确定的曹操后裔比较难。

  但李辉认为这些“难题”不是问题。李辉说,国际上,对两万年内的骨骼DNA进行分析研究的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成熟了。2007年,李辉的课题组曾在国际学术刊物《人类遗传学》上发表论文《长江流域史前居民的Y染色体》,就是在新石器时期遗骨上提取的Y染色体。“在遗骨牙齿上钻一个很小的孔,掏出其中的一点粉末,牙齿还完好无损”。这种办法当然也适用“曹操墓”遗骨的取样和检测。

  李辉说,“古代人类DNA研究进入Y染色体时代”。实验室目前有古代遗骸DNA数据3000份,而“曹操墓”的遗骨不过两千年,“提取技术和研究能力,都没有问题”。

  至于说“曹操后裔”,1951年在山东东阿发掘的曹植墓中,曾发现有28块遗骨,可惜后来遗失了。李辉说,如果曹植的遗骨在,与“曹操墓”中的遗骨做Y染色体特征对比,很简单就能水落石出。

  但即便是现在全国征集样本,也不太难。韩升在情况说明会上说:“只要历史上有曹操这个人存在,曹操家族后裔也曾存留世上,那么这项鉴定就是可行的。”

  有人在网上说曹操后人被灭族,李辉认为不足为信,“曹操家族那么庞大,总有繁衍生息,即便是一支存活,也会把Y染色体流传下来”。至于网上还有人开玩笑说,某一代的曹家后人,生的孩子不一定是曹家的,那不就断掉了吗?李辉反问:“如果现实中这个比例是20%的话,是不是已经非常夸张了?但就这样相比于80%,还是个小数目。”

  所以,李辉希望更多的曹姓男性参与。而对曹操来源于夏侯氏的提醒,李辉表示也将同时征集夏侯姓男性。“只要在曹姓、夏侯姓男性Y染色体检测中,发现某个曹姓与某个夏侯姓具有一致类型的Y染色体,就能基本断定这是曹操后人的Y染色体。”而一旦确定了这个,再来对照“曹操墓”遗骨的DNA,就变得容易多了。

  记者体验——

  抽5毫升血提取Y染色体比对检测分析

  神秘的“遗传密码”Y染色体是怎样提取的?日前,记者走进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时,27岁的博士后严实正忙着接各地打来的咨询电话,“上海的、安徽的,姓曹、姓夏侯的,都是问怎么个参与法儿?”

  严实递给记者一张《东亚民族遗传结构调查知情同意书》说,“很简单,填个表、抽点血,就可以了”。“东亚民族遗传结构调查”在数据搜集方面,与国际基因计划类似,都是利用DNA分析族群的来龙去脉。“知情书”上写着这将“满足您家族寻根问祖的兴趣”,“对历史学、民族学、人类遗传学有重要意义”。

  记者填写了民族、籍贯、家谱等基本信息后,签名同意做一名调查志愿者。接着,消毒、扎针、抽血,实验室一个护士在记者右臂臂弯处抽取了5毫升血,采集过程跟普通体检抽血并无两样。严实将记者的血样试管编号后,迅速放进冰箱里,“在零下20度保存”,等累积多个样本一起做检测分析,而检测结果会用电子邮件发给被调查者。

  昨日,严实告诉记者,打电话咨询的人很多,“大约20来个”,已有4名住在上海的曹姓男子前去抽血。

 
 编辑:梁铮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转发至微博: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