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房企成逃税大户的现实成因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02-11 09:58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税务稽查工作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相关人士指出,要把房地产及建筑安装等行业列为今年税务稽查的重点。(2月10日《上海证券报》)在笔者的记忆中,类似把房地产列入税收严查对象的新闻,早已不是新闻了。早在2007年初,房地产和其他六个行业就曾是国税总局的严查对象;近一点,去年7月份,房产企业再度成为国家税务总局税收检查的重点对象,万科、金地、保利等八大知名房地产旗舰企业,甚至直接被税务部门点名。然而,“年年严查、年年查”的状况却表明,房地产税收征管的政策效果并不理想。最为典型的例证就是《中国纳税500强排行榜》中的房地产企业不仅数量稀少,而且排名也远远落后。甚至在之前房地产市场火爆的年份中,曾出现过 “纳税榜前300名内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的惊人景象。而相形于在纳税榜的稀缺,房地产“大佬”纷纷成为国内富豪榜的“座上宾”。由此可见,房地产“巨富逃税”的问题已十分严峻。事实上,房地产企业逃税的方法并不高明,国内的房地产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有一个普遍的喜好——— 设立子公司。基本上在建的每一处楼盘,都会有一个对应的“项目公司”专项运作。据统计,全国房地产林林总总的项目公司数以万计。当然,房地产企业也知道频繁开设子公司劳神费力,却乐此不疲。其中的奥秘在于,项目公司拥有法人资格、独立运作,已成为房地产企业偷逃税款的最佳载体,这几乎是业内公开的“潜规则”。这种运作模式的设计初衷,本是为了加强项目的集成管理、合理考核项目负责人业绩,但开发商却对其“另做打算”——— 往往以在建项目未完全交付为由,对项目公司收到的客户预付资金迟迟不确认收入,而是暂作负债处理。一旦楼盘售罄,对应的项目公司即被母公司注销,应缴纳的税款便因企业实体的消亡而“从容”地偷逃了。

  其实,房地产企业之所以会“集体”被税务部门重点监管,除了违规冲动和隐蔽的逃税“法宝”外,还有其他的一些难言之隐。在地价飙涨的年代,赚得钵满盆满的开发商实际上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强大。近年来,为了巩固市场地位,开发商竞相高价拿地,“地王”纪录接连刷新。前不久,曾经风光一时的北京大龙地产因“欠费门”而黯然退回“北京22号地块”,并被没收定金2亿元。房地产企业无视自身实力盲目抢夺地块的真相被彻底还原。但由此导致的结果却是,地价的飙涨直接加大了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投入,后续项目开发需要更加充沛的经营资金和实力支撑。而一旦货币政策调整或自身操作失误,资金供给短缺问题就会加大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风险,甚至是满盘皆输的惨淡结局。由此猜测,房地产企业或许是想通过逃税,给自己提供一些资金保障,以寻求心理上的安全感。

  更让人遗憾的是,对于房地产企业因趋利而长期逃税的非法行为,地方政府相应的监管却是弱化的。长期以来,土地出让金收益一直是地方政府倚重的预算外收入,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地方财政的充裕程度,地产大佬入驻“富豪榜”意味着相关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充盈。也正因此,地方行政部门往往容易对开发商的违规行为姑息放纵。类似的问题不仅仅在税收方面,诸如收回闲置土地等调控政策就长期被柔性执行。

  以此观之,打击房地产企业逃税冲动,除了税务机构重拳出击外,还需要众多政府部门共同监管。从规制开发商运作模式,到改革地方政府财税体制,只有实行立体化的综合管理,才能彻底根治这一逃税顽疾。 (马红漫 经济学博士)

 
 编辑:李斌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谷歌在英国逃税4.5亿英镑 有损"不作恶"形象   09-12-21 09:10
·韦唯被瑞典税务机关指控逃税 千万资产险被封   09-07-01 15:03
·奥巴马推出税改方案 打击避税天堂逃税行为(图)   09-05-05 17:12
·陕西步长制药董事长:不认同民企都偷逃税观点   09-04-07 00:55
·萨科齐称香港澳门是“逃税天堂” 与中方再起争执   09-04-04 13:46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