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人保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使职工实现体面劳动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中新网  2010-02-17 08:34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中新网2月17日电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上撰文论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他提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把建立工资能增能减机制与维护职工劳动报酬权益结合起来。落实国家有关职工休息休假的规定,使广大职工实现体面劳动。

  杨志明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劳动关系总体上保持了和谐稳定。但是,国有企业改制中遗留的劳动关系问题以及职工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下降、基本劳动标准不能完全落实到位等问题还很突出。特别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劳动关系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问题仍然突出。一是部分企业劳动合同续订率降低,企业用工需求时增时减的不稳定性与劳动者要求就业的稳定性矛盾比较突出,个别企业非法用工时有发生。二是部分企业职工工资增速放缓,有的企业甚至降低了薪酬水平。2009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2.91%,增幅同比回落5.05个百分点,其中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制造业比上年同期回落8.1个百分点。临近春节,拖欠工资问题进入易发期。三是部分企业因经营困难改善劳动条件的能力降低,执行国家加班工资标准、劳动保护标准以及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困难加大。四是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成倍上升。2008年全国立案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是2007年案件数的近两倍,2009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继续保持高位态势,个体私营企业和出口加工型中小企业劳动纠纷多发。

  他说,在前一阶段应对经济增长下行的非常之时,针对劳动关系的新变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实行了“弹性用工、弹性工资、弹性工时”的非常之策,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劳动关系上取得积极成效。目前,要认真研究从经济增长下行向企稳向好转变中劳动关系的新变化,继续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劳动关系变化相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往往有滞后性,国际金融危机对劳动关系的负面影响还将持续一个时期,协调劳动关系需要稳中求进,继续实施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并在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中不断拓宽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

  杨志明强调,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把建立工资能增能减机制与维护职工劳动报酬权益结合起来。工资是劳动关系的核心问题。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指导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重点就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和增长幅度开展集体协商,逐步扭转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下降问题。继续引导困难企业与职工协商调整薪酬,尤其是要做好工资拖欠易发期的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工作。贯彻落实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指导意见,使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朝着结构合理、水平适当、管理规范推进。

  完善特殊工时制度,把增加企业工时制度的灵活性与加快改善劳动条件结合起来。改善劳动条件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方面。以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重点,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结合订单增减、急缓变化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灵活调整工作和休息时间。探索研究家庭劳务协议和特殊工时、劳动报酬及休息等劳动标准。落实国家有关职工休息休假的规定,使广大职工实现体面劳动。

  他还提出,要稳步实施劳动合同法,把增强人力资源市场活力与规范企业用工结合起来。有效处理劳动争议,把柔性化调解与高质高效仲裁结合起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服务企业结合起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发展新时期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维护农民工基本权益概括起来是保障农民工“十有”,即进城有工作、劳动有合同、上岗有培训、工作有报酬、生产有安全、参保有办法、住宿有改善、维权有渠道、生活有文化、发展有目标。

 
 编辑:朱羽喆 来源:中新网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人保部:2009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10-01-22 16:06
·人保部:坚持从基层选拔公务员 探索从农民中考录   10-01-06 09:43
·人保部详解养老保险转移办理流程 四个环节最关键   10-01-05 16:02
·人保部法制司副司长余明勤解读人力资源政策   09-12-16 11:43
·人保部法制司副司长余明勤:年底就业目标或超额完成   09-12-14 16:20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