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原本是件幸福的事,但对于许多“80后”小夫妻来说,却成了一道难题:到底回谁家过年好呢?
“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万家团圆的春节,双方的父母都希望能跟孩子们一起过。虎年春节,“80后”小夫妻们更成了“夹心饼干”,在回家过年的问题上左右为难。
“回家”引发的“战争”
王晓燕、张杰夫妇春节前几天闹着别扭。王晓燕认为,去年过年自己就是在男方家过的,所以今年无论如何得去自己父母家过年;而丈夫张杰则认为,两人去年国庆刚刚结婚,按照家乡的传统,结婚第一年必须回婆家拜年,“我父母都是好面子的人,结婚第一年就不回家,老人家得多伤心”。
不仅是小夫妻俩“战火”不断,双方父母之间的“暗战”也逐渐升级,三天两头地打电话来,催促他们尽快准备归程。
王晓燕、张杰夫妇的困境是众多“80后”小夫妻无奈状态的缩影。某门户网站发起的“你和爱人是否因春节去谁家而吵架?”的投票显示,在“没有”、“虽没到吵架的地步,却也因此闹过别扭”、“吵过”三个选项中,后两项的投票率占56.59%,其中选择“吵过”一项的占28.27%。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1亿左右的独生子女人群。与此相对应的,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1.34亿,独生子女父母一代也正步入老年。如今,不少独生子女走进婚姻,“421”家庭模式越来越普遍,在冲击传统习俗的同时,也给“80后”小夫妻带来了新难题。网友戏言,“80后”回家过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决定,而是“关系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大事”。
给“回家战争”降降火
事实上,“80后”回谁家过年的最后落实大体有五种类型。
-“主客场”型
北京的张勤是第一次在网上看到用“主客场”一词来形容回家过年状态的,忍不住大呼形象。结婚四年来,她和丈夫基本上是一年婆家,一年娘家。“这样平均分配比较公平。”张勤说。
-奔波型
对于一些双方父母家相距不是太远的“80后”夫妻来说,过年在这家,年初一的时候去另一家拜年是个“皆大欢喜”的选择。
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这样来回奔波,自己不堪重负。而且,“年夜饭在哪吃又成了一个新问题。”网友“微微酸”说。
-“各找各妈”型
与其为回谁家过年争吵不休,不如各回各家。在因为回家问题纠结了好几天之后,赵磊与妻子方方作出了选择。“今年大年初一是情人节,我们也想一起过。但父母年纪都大了,身体又不好,为人子女,还是多陪陪父母吧!”亲情与爱情的两难选择,赵磊和方方选择了亲情。
-两全其美型
最受欢迎的,无疑是“两全其美型”,即把双方父母聚在一起,大家庭和和美美地过年。在网上“今年春节,你去谁家过年?”的投票中,选择“双方老人到自己家一起过年”的网友比例高达50.79%。
但是,不少“80后”虽已“成家”但并未“立业”,客观上不具备将双方父母聚在一起的物质条件。对此,不少“80后”开始将目光瞄向“携老”出游,家庭旅行团日渐火爆。
-“躲在小家”型
受够了“夹心饼干”之苦,一些“80后”干脆谁家也不去,躲在自己的小屋里享受二人世界。但是,不少网友表示,“这也是无奈之举,大过年的,谁都想跟大家庭一起过,而且,把父母抛在家里,自己心里也不忍。”
专家观点
换位思考别让子女为难
专家认为,最根本的,还是相关各方彼此多一些体谅,多一些宽容。
首先,“80后”小夫妻之间应该学会互相体谅。结婚后的“80后”,承担的是双方家庭的责任,不再是昔日的“小皇帝”“小公主”,“80后”小夫妻们应该学会适应角色转变,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其次,“80后”的父母们也该多一点理解。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年俗必然发生变化,过年并不一定要拘泥于全家团聚的形式。
专家建议,作为家长,要开通些,多为孩子考虑,从亲家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不要让孩子们左右为难。此外,家长们也不要拘泥于自己的家庭圈子,要学会自得其乐。孩子不在家,邻居、朋友聚在一起也可以过个热闹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