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的小学生在文明祭祀台前为逝者献上鲜花。记者张波摄
本报讯(记者程慧实习生王佳柯)微风细雨寄哀思,朵朵白菊悼亲人。昨天上午,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和市殡仪馆在三兆公墓共同举办“都市新风·电视共祭”活动,近万市民参加了共祭,共祭正逐渐成为西安市民慎终追远、祭奠先人的新风尚。
近万市民参加文明共祭
昨天上午,三兆公墓没了以往的鞭炮声和刺鼻熏眼的烧纸烟,近万市民手捧白色菊花默默肃立,表达着自己的无尽追思。共祭活动还进行了祭祀舞蹈、演奏《思念曲》、引领群众献花、投放追思卡等仪式。除了共祭人员,不少前来祭扫的群众也自发加入其中。千余群众还在百米长幅上留下追思之语,寄托哀思。初步统计,昨天近万名市民参加了共祭,市殡仪馆共发放万余枝菊花。
共祭渐成古城祭奠新风尚
这种尊重生命、慰藉先人的集体祭扫方式逐渐得到了市民认可。三兆公墓工作人员罗树宁介绍,开展共祭活动以来,市民尤其年轻人观念变化较大,现在来园祭扫的市民70%都会以敬献鲜花、鞠躬行礼代替传统方式,参加共祭的群众越来越多,从2009年起大型共祭已开展了两年,带动了2万余人响应文明祭扫,共祭逐渐成为西安市民追忆先人的集中平台。
三兆有望推出公益墓葬区
市殡仪馆馆长许惜民表示,市殡仪馆下一步设想在三兆公墓和市殡仪馆新址凤栖山北区公墓旁,推出惠及百姓的“公益性墓葬”。通过树葬、花葬、草坪葬以及骨灰塔、纪念回廊等公益环保的“绿色殡葬”形式,向五保户等困难群众、残疾军人、为公益事业作出贡献人士以及推崇生态墓葬的环保人士免费提供墓葬服务。目前公益墓葬区建设还正在酝酿当中,将来条件成熟,还可根据市民需要采用飞机散撒,让逝者骨灰回归自然的生态形式开展。
相关新闻
市民政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告
领导干部要带头文明祭祀
本报讯(记者程慧实习生王佳柯)昨日,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市市容园林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发出《关于清明节文明祭扫禁止街道焚烧纸钱污染环境的通告》。
《通告》指出,禁止搞封建迷信祭祀活动,禁止制造、销售仿真币品;禁止在街道、公路、广场、居民小区等非公共祭扫场所抛撒冥币、纸钱;禁止在野外和墓区非指定地点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等。违反规定的,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带头执行殡葬政策法规,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对违反殡葬法规和有关规定的,一经发现或被群众举报,将严肃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