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九器
几天过去了,山西王家岭透水事故中困在井下的一百多名工人仍然生死未卜,政府及各方力量正不惜一切代价实施救援。同时,更多的信息被公之于众,在对矿难来龙去脉的种种追问中,有一条信息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施工方的中煤集团一建公司下属项目部,其最看重的是“勇争第一”,王家岭矿难抢险总指挥、山西省副省长陈川平说,“王家岭矿难就坏在这个‘勇争第一’上。”他说,对于煤矿企业,首先应该注重“安全”和“质量”。(3月30日《新京报》)
王家岭矿难源于人祸,这正被越来越多的证据印证。发现人祸不难,难的是我们如何找到人祸的病根,开出药方彻底治愈它。
矿难当事公司“勇争第一”给了我们找出病根的路径。此“勇争第一”,争的是速度、是进展、是数量,而不是质量、安全、环保、人才,从本质上而言,它正是“唯GDP”思维的一种表现。
“唯GDP”思维,我们再熟悉不过了,这种思维始于改革开放初期,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唯GDP”就是专注于效率、专注于速度,以效率和速度来追赶曾经被荒废和迟滞的岁月,来迅速提升生产力水平、提高民众生活水准,从而为改革开放找到民众认可的合法性基础。但在GDP多年高速发展之后,我们就应该更加注重技术、质量、安全这些发展要素。就如同同属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和飞机,飞机比自行车的速度高许多倍,但它对技术、质量、安全性能的要求也比自行车高许多倍,速度越快,风险越大,技术含量也必须同步跟进,如果我们一味要求要有飞机的速度,却只插上自行车一样水准的翅膀,结果难免大祸临头。
王家岭矿难背后的“勇争第一”并非个案。在当下经济领域,很多企业尤其一些大中型国企,仍然把企业产量最大、进度最快、指标最高当作最重要的考量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于是,你“勇争第一”,我“誓夺冠军”,他“永当领头羊”,所谓的“第一”、“最”的标准,无非是不顾安危地夺产量、“舍生忘死”地抢速度,只求飞机一样的速度,不改进只有自行车一般的技术安全要求,后果可想而知。
这些年来,在政府层面,科学发展观正逐渐代替“唯GDP”思维和考核模式,公平与效率齐头并进,人本与GDP并行不悖。可是在经济领域,在企业尤其一些国企当中,“唯GDP”思维依然根深蒂固,在一味追求数量、速度的背景下,安全、技术投入、监管、人才培养要么束之高阁,要么退避三舍,要探求矿难下的人祸,王家岭矿难折射出的“唯GDP”思维当为一大病根。
只有什么时候那些企业不再以GDP论英雄,它们才可能舍得在技术、安全、人才上投入,才可能让飞机真正插上飞机的翅膀。
|